[实用新型]一种静电拣梗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5306.3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03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喜雁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350008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电 拣梗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精制茶叶的拣梗机械,具体的讲,是指一种静电拣梗机。
背景技术
茶叶在采摘、加工过程中,常混有茶梗、发丝、瓜壳等杂物,影响茶叶的商品价值、外观及品质,因此需要用拣梗机将其拣剔出去;在茶叶加工中,拣梗工艺是直接影响茶叶品质与制率的重要环节,亦是目前精制茶厂中耗用劳动力较多的工序。目前的拣梗机主要是静电拣梗机,它是利用茶叶的叶片与茶梗等杂物的含水率不同,在通过高压静电电场时,电吸引力的差异产生分离,达到分拣的目的。
现有技术的静电拣梗机型,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从日本引进的,该机型是在整机的最上方为进料斗,待拣茶从进料斗下落至匀叶斗,再落到分配筒表现,继而落到分配筒与电极筒之间的极间电场,依靠叶与梗等杂物的含水率不同造成被吸引力的大小差异,产生落向偏差,达到分拣目的,但是,这种机型,结构笨重,体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拣梗机,其可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结构:
一种静电拣梗机,其包括动力传动机构、静电发生装置、茶叶输送机构及分离机构,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传动装置,所述的驱动装置带动所述的传动装置运动,所述的传动装置包括一组皮带传动装置;通过所述的皮带传动装置与所述的静电发生装置及所述的茶叶输送机构相连;所述的茶叶输送机构与所述的分离机构相连。
上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其皮带传动装置为八个。
上述的动力传动机构还包括一组齿轮传动装置。
上述的分离机构包括分离板、电极及调节钮,所述的调节钮设于分离板下方,用于调节分离板的倾斜度;所述的电极设于所述的分离板的上方。
上述的分离板是利用有机玻璃制作而成的。
上述的电极端设有滑环及橡胶刷。
上述的茶叶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斗、滚筒式分配器、偏心轮、出料斗、废料排出斗、滚轮及滚筒,所述的滚筒式分配器安装在所述的输送斗的下方,所述的出料斗设于最下方,所述的废料排出斗设于所述的出料斗的一侧,所述的滚轮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皮带传动装置与所述的驱动装置相连。
上述的静电拣梗机,其还包括有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包括电极滚筒调节钮及滚筒调节钮,用于调节电极滚筒与滚筒的间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使用时,静电发生器在高频或低频升压电源的作用下产生静电,经高压引出线及静电刷使电极滚筒带静电;茶叶从输送斗经滚筒式分配器振动出茶,根据茶叶类别调节电极滚筒调节钮,使电极滚筒与滚筒的间隙符合生产需要;电极滚筒上的静电将茶叶中的吸附在电极滚筒上,电极滚筒与滚筒以相反的方向转动,黄筋、茶蒂等杂物经橡胶刷掉落在分离板上完成初次拣剔工作,经拣剔的初级茶叶进入下一级电极滚筒及滚轮进行二次拣剔,两次拣剔出的杂物经分离板掉入废料排出斗振动排出,拣剔好的茶叶均进入出料斗振动排出。与习用相比,该机具有结构合理紧凑、体积小、重量轻、产量高、噪音小、拣剔性能好,操作安全、方便等特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指标:静电电压:25KV;台时产量:150-400kg;拣梗率:30-90%;误拣比(茶叶:梗、筋、朴)4∶1。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静电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动力传动机构--1、静电发生装置--2、茶叶输送机构--3、分离机构-4机架-5、调节机构--6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电拣梗机,其包括动力传动机构1、静电发生装置2、茶叶输送机构3、分离机构4、机架5及调节机构6,其中:
配合图3所示,动力传动机构1包括驱动装置11、传动装置12及缓冲件13,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装置11为电机;传动装置12包括八个皮带传动装置121、122、123、124、125、126、127、128;缓冲件13包括两硅胶片131、132,其可起到缓冲作用,使振动更为平稳;其中:
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皮带传动装置121与茶叶输送机构3的偏心轮33相连,其通过偏心轮33使滚筒式分配器32产生振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蓝湖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53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