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蜡模的改进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44400.7 | 申请日: | 201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9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邓元华;廖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腾达精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7/02 | 分类号: | B22C7/02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张梧邨 |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模精密铸造领域,具体是熔模精密铸造工艺所用的蜡模。
背景技术
熔模精密铸造是一种少切削或无切削的铸造工艺,是铸造行业中的一项优异的工艺技术,其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各种类型、各种合金的铸造,而且生产出的铸件尺寸精度、表面质量比其它铸造方法要高,甚至其它铸造方法难于铸得的复杂、耐高温、不易于加工的铸件,均可采用熔模精密铸造铸得。现有的熔模精密铸造工艺通过如下工序来实现:
1、制作金属模型:根据设计图样制作工件的型模,型模一般是由铝制成的;
2、制作蜡模:将蜡注入型模内,等蜡冷却后将蜡模取出,这时蜡模与工件的实物大小一致(实际尺寸根据铸造收缩比例有所放大);
3、挂砂:用铸造砂将蜡模表面沾满、沾实达到一定的厚度;
4、失蜡:挂砂后的蜡模放入水中煮将蜡煮化,最终留下一个砂壳;
5、焙烧:将砂壳进行焙烧,使其具有一定的强度;
6、浇铸:将铁水浇注到焙烧后的砂壳内,等铁水冷却后脱模即得到铸件。
当采用熔模精密铸造工艺来制造细长薄壁框状零件时,细长薄壁框状零件的蜡模(如图1所示)易变形弯曲,因此在制作蜡模时需特别小心,严格检验其是否变形,废品率较高;而且,由于蜡模弹性大,在进行变形检验时经常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检验位置,而导致较大的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蜡模的改进结构,其具有废品率较低、变形检验误差较小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蜡模的改进结构,包括具有内腔的细长薄壁框状蜡模本体,此蜡模本体的内腔内设置有沿上述蜡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于上述蜡模本体的内顶面和内底面的工艺拉筋,上述工艺拉筋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
上述蜡模本体所用的蜡为K512蜡。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蜡模,在蜡模本体的内腔内设置有沿蜡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于蜡模本体的内顶面和内底面的工艺拉筋,且此工艺拉筋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通过工艺拉筋加强了蜡模本体的刚性,从而可防止蜡模本体变形弯曲,降低废品率。而且,工艺拉筋的通孔提供了易于进行变形检验的通道,可使变形检验的误差较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细长薄壁框状零件的蜡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蜡模的改进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具有内腔11的细长薄壁框状蜡模本体1,此蜡模本体1的内腔11内设置有沿蜡模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工艺拉筋2,工艺拉筋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蜡模本体1的内顶面12和内底面13,且工艺拉筋2的中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通孔21。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蜡模,通过工艺拉筋2加强了蜡模本体1的刚性,从而可防止蜡模本体1变形弯曲,降低废品率。而且,工艺拉筋2的通孔21提供了易于进行变形检验的通道,可使变形检验的误差较小。
而且,工艺拉筋2对零件毛坯的后期处理也提高了抗变形能力,在对零件进行后期处理后再将工艺拉筋2除掉,这样就保证了其原始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制蜡模所用的蜡为K512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腾达精铸有限公司,未经泉州腾达精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44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针栓封闭式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
- 下一篇:药液混匀注射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