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提机内胆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4082.4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6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严洁;鲁德昌;雷有高;贺镇;魏功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梁展湖;张先芸 |
地址: | 40008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提机 内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铁厂中使用的一种气提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提机内胆结构。
背景技术
炼铁厂中常常使用一种气提机从水渣池里面将渣滓提出,所述气提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圆筒状的机壳6,机壳6下端为虹吸头7,虹吸头7下端中部为吸渣口8,与吸渣口8相邻的地方连接有气管9,气管9另一端位于水面之外,机壳6中上部具有一个横向设置的出渣管10,即可上方为机盖11。气提机工作时靠一个抽压装置使气体从气管9到出渣管10之间流动,进而在吸渣口8处产生负压将水渣池12底部的渣滓吸入,渣滓随气流一起从出渣管10排出,达到将渣滓从水渣池中提出的目的。为了防止气提机工作时渣滓会随着气流沿机壳内腔上升并撞击在内腔顶部将机盖11击穿,故在机盖下方的机壳内还设置有内胆13。现有的气提机内胆13结构为整体呈纵向的柱状体,其上端向四周横向延伸出一个支承部,在机壳上表匹配地设置有一个与内胆上端支承部对应的支撑台阶,内胆13即通过该支撑台阶安装在机壳6内。
由于气提机工作时抽压装置产生的气压很大,故吸出的渣滓随气流对内胆的撞击和摩擦也很大,当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内胆的中心部分受力最大的地方会逐渐被磨损击穿,进而产生气压泄漏影响气提机工作。当出现这种情况后,就需要更换内胆进行维护,现有的内胆整体一般为金属铸造制得,具有体积大、质量大的特点,故更换费用较高、维护成本较大;同时由于内胆质量很大,更换时需使用吊车等装备进行更换,显得极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换维修方便且节约维护成本的气提机内胆。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气提机内胆,其整体为纵向柱状体,其上端向四周横向延伸出一个支承部,其特点在于,所述气提机内胆整体由外部的胆壳和内部的胆芯紧密套接构成,所述胆芯整体为纵向柱状体,其上端向四周横向延伸出一个支承部,该支承部上表通过向下设置的螺钉使胆壳和胆芯连接为一体。
本技术方案中的内胆由胆壳和胆芯两部分组成,使用时采用螺钉连接为一体,不影响使用效果;同时内胆四周不容易被磨损的地方为胆壳,中心部分容易磨损的地方为胆芯,这样当内胆中部被磨损击穿之后只需单独更换胆芯部分,胆芯部分质量远低于内胆整体质量,故更换无需吊车即可进行,使得更换方便,同时单独更换胆芯可降低更换维护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胆芯下端长度小于胆壳下端长度,使胆芯、胆壳套接为整体之后在内胆下方形成一向上的凹槽。这样,在工作时,该凹槽对上升的冲击气流具有一导向作用,使其对内胆的冲击力度集中在凹槽内胆芯的下端面,避免胆壳部分被冲坏。
作为另一优化,胆芯还可以采用耐磨材料制成。这样不易被冲击磨损的胆壳采用普通铸钢制得,胆芯采用耐磨材料制得。使得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延长了使用寿命,降低了整体成本。具体实施时,所述耐磨材料可以是KMTBCR26合金铸钢或者HWS合金铸钢等材料制得。
综上所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内胆由胆芯和胆壳可拆卸式连接构成,容易磨损部分为胆芯,故胆芯被击穿后可单独更换胆芯,从而使其具备更换维护方便,维护成本低廉,使用寿命更长久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气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胆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一种气提机内胆,其整体为纵向柱状体,其上端向四周横向延伸出一个支承部1,其中,所述气提机内胆整体由外部的胆壳2和内部的胆芯3紧密套接构成,所述胆芯3整体为纵向柱状体,其上端向四周横向延伸出一个支承部4,该支承部4上表通过向下设置的螺钉5使胆壳2和胆芯3连接为一体;所述胆芯3下端长度小于胆壳2下端长度,使胆芯3、胆壳2套接为整体之后在内胆下方形成一向上的凹槽6。
具体实施时,所述胆壳可由普通铸钢制得,所述胆芯可由KMTBCR26合金铸钢或者HWS合金铸钢等耐磨材料制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40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熔融钢渣风碎粒化雾化水冷装置
- 下一篇:钒钛高炉渣金属铁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