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3791.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799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周林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临海市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杠杆 齿轮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动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提倡节能、环保、减排,尤其是能源越来越紧缺,各国科学家都在为节能减排而努力。现有技术中,有各种机械、齿轮箱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并被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车辆和轮船上。其主要结构内容有调速齿轮箱和机械设备,从而达到适用于各类机械配套的目的。但以上所述的齿轮箱由于齿轮传动产生的机械损耗较高,都达不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有效提高机械的传动效率,以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壳的输入轴、输出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通过依次设置的杠杆、主轴、调速主动轮、调速从动轮,与输出轴联动,所述杠杆通过其上的支点轴配合设置于齿轮箱壳,其长杆一端连接至输入轴,所述主轴上配合连接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外周设置齿圈,上述杠杆短杆一端端部相应配合设置端齿结构与单向轴承啮合,所述主轴、输出轴分别配合连接调速主动轮、调速从动轮,上述调速主动轮、调速从动轮啮合传动。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轴上配合杠杆设置了带动杆,杠杆的长杆一端配合带动杆设置有滑动槽。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单向轴承配合设置一组,所述输入轴配合连接一组转动盘,两相邻转动盘之间连接设置带动杆,所述的一组带动杆散射均布于输入轴,所述一组杠杆的长杆一端通过其上的滑动槽与其相对应的带动杆顶触配合。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杠杆、单向轴承至少均设置三个。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能够设置一组组合使用。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横向并排组合使用。
所述的一种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本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纵向竖排组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将杠杆和齿轮传动大胆巧妙的结合起来,一方面利用一组并排设置的杠杆、单向轴承轮流交换工作,使每次传动都以增强后的最大力推动主轴,以实现较高的机械利用率,降低机械损耗;另一方面为使其输出转动速率达到所需,又配合设置了啮合传动的主、从调速齿轮,不仅实现了增力,达到节能效果,又使输出轴具有所需转速,具有使用方便,适用性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沿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沿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应用组合排列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动车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齿轮箱壳、2-滑动槽、3-输入轴、3a-带动杆、3b-转动盘、4-支点轴、5-主轴、6-输出轴、7-杠杆、8-单向轴承、9-调速主动轮、10-调速从动轮、11-轴承、12-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增力杠杆齿轮组合结构,包括设置于齿轮箱壳1的输入轴3、输出轴6,所述输入轴3通过依次设置的杠杆7、主轴5、调速主动轮9、调速从动轮10,与输出轴6联动,所述杠杆7通过其上的支点轴4配合设置于齿轮箱壳1,其长杆一端通过滑动槽2连接至输入轴3,所述主轴5上配合连接单向轴承8,单向轴承8外周设置齿圈,上述杠杆7短杆一端端部相应配合设置端齿结构与单向轴承8啮合,所述主轴5、输出轴6分别配合连接调速主动轮9、调速从动轮10,上述调速主动轮9、调速从动轮10啮合传动。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动力的作用下带动输入轴3旋转并上下摆动杠杆7,使杠杆7短杆一端的端齿与单向轴承8啮合,从而推动单向轴承8转动,并使主轴5旋转。由于输出端设置的调速主动轮9、调速从动轮10,根据调速的需要,通过调节两齿轮的直径大小,改变转速比,即可使输出轴6具有所需的转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周林,未经陈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3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手自一体变速操纵器
- 下一篇:车轮自动平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