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41323.X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7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展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意(浙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J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313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换热器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地埋管系统,尤其涉及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地埋管系统施工安装过程繁琐复杂,打井和埋管两个过程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施工进度。另外,打井过程还需考虑地质情况,在一些地质复杂或者岩石较多的地区(如贵阳)存在施工费用高和施工难的问题,因此,地源热泵的应用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地源热泵系统施工安装过程繁琐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无需打井的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所述地埋管换热器直接设置在地基的建筑桩内或者/和地基的为地源热泵系统设置的专用换热桩内;设置有所述地埋管换热器的建筑桩或者/和专用换热桩,以回填料进行回填。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以螺旋形状盘置在所述建筑桩或者/和专用换热桩内。
优选地,所述回填料为水泥。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为PE管。
优选地,所述地埋管换热器设置在建筑桩或者/和专用换热桩的深度为6至8米的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地埋管换热器一并盘入建筑桩或者换热桩内,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并且节省了打井所需的费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
图2示出了在一个建筑桩中埋入地埋管换热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为,在构建房屋地基的过程中,即将地埋管换热器40直接设置在建筑桩30内,为了使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能够充分进行换热,在本实施例中选择将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以螺旋形状盘置在所述建筑桩30内。所述建筑桩30中盘好地埋管换热器40后,以水泥回填,与其它的回填料相比,水泥具有导热系数较大的优点,有利于整个地源热泵的换热。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一般盘置在建筑桩30的深度为6至8米的位置上。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地源热泵系统可能需要配置多个并行连接在一起的地埋管换热器40,此时,每个地埋管换热器40对应设置在一个建筑桩30中。
另外,在构建房屋地基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另外布置额外的专用换热桩,并将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盘置在所述专用换热桩内。在此,所述专用换热桩的结构可与建筑桩30相同,只是对于地基结构而言,并不是必要的桩,而是专为地源热泵系统布置的专用换热桩。
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的出水端口引出建筑桩30外,并与换热器出水输送管道10连通;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的进水端口引出建筑桩30外,并与换热器进水输送管道20连通。所述换热器出水输送管道10和换热器进水输送管道20一般均水平设置。
所述地源热泵系统的其它组成部分,如压缩机、冷凝器等均采用惯常方式设置,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通过换热器出水管道10和换热器进水输送管道20与地源热泵系统的主机连接,本实用新型对现有地源热泵系统的改进在于地埋管换热器40的安装结构,因此,对其它部分不再赘述。
所述地埋管换热器40可以为PE换热管,所述循环工质在地埋管换热器40中持续流动,满足空调机组制冷或者制热的换能需求。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而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所述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的限制。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各种修饰或变形,同样应理解为落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意(浙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未经美意(浙江)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13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浆速冻装置
- 下一篇:带压力平衡阀的粗管集成太阳能热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