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在线溶液浓度计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1033.5 | 申请日: | 2010-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丁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勇 |
主分类号: | G01N9/26 | 分类号: | G01N9/2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徐宏;吴彦峰 |
地址: | 646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溶液 浓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溶液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在线溶液浓度计。
背景技术
在化工、酒类及其它行业生产中,溶液浓度检测,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方式有取样、在线两种。目前,取样有比重计法和化验分析,虽然准确,但麻烦费时。在线有超声波、远红外、电感、电导法等,虽然方便快捷,但准确度低,价格昂贵,受溶液、环境温度影响,大多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针对化工、酒类及其它行业静止或流动、密度高于或低于水的所有溶液浓度实施在线检测的仪器,该仪器结构简单、成本低并能有效降低检测过程中温度等外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在线溶液浓度计,该浓度计包括液位计、内套管、上外套管、上取压筒、分流外套管、下取压筒、下外套管及标液筒,所述上外套管上端连通有上回流管,下端具有开口插入到所述上取压筒内,所述分流外套管的上端与所述上取压筒一体连通,下端具有开口并插入到所述下取压筒内,所述下外套管的上端与所述下取压筒一体连通,下端设置有调节阀,所述内套管从所述上外套管上端穿入经上取压筒、分流外套管、下取压筒到下外套管的底部,所述下取压筒上竖向连通有上端封闭的延伸管,所述标液筒通过液相连通管穿进所述下外套管与所述内套管底部连通,标液筒竖向连通有上端开口的气液连通管,该气液连通管穿过所述下取压筒伸入到所述延伸管的顶部;所述内套管与所述上取压筒之间通过所述气相连通管连通,内套管的上端装有液位计,该液位计包括表头、密封接头及电极,所述电极插入到所述内套管内;在所述分流外套管的中部连接工艺主管,该工艺主管与所述分流外套管之间设置有引流阀(2)。
所述上取压筒与所述分流外套管的连接端为漏斗形。
所述下取压筒与所述下外套管的连接端为漏斗形。
漏斗形的设计是针对乳浊液、悬浊液等可能会产生沉淀的液体,该结构可防止沉淀堆积并将其从下端排放出去。
所述标液筒上设置有标液排放阀。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实现在线浓度检测并能有效降低因温度、溶液流速、热胀冷缩等外界因素所带来的误差。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所示:
一种在线溶液浓度计,该浓度计包括液位计、内套管5、上外套管8、上取压筒9、分流外套管20、下取压筒12、下外套管21及标液筒14,所述上外套管8上端连通有上回流管7,下端具有开口插入到所述上取压筒9内,所述分流外套管20的上端与所述上取压筒9一体连通,下端具有开口并插入到所述下取压筒12内,所述下外套管21的上端与所述下取压筒12一体连通,下端设置有调节阀16,所述内套管5从所述上外套管8上端穿入经上取压筒9、分流外套管20、下取压筒12到下外套管21的底部,所述下取压筒12上竖向连通有上端封闭的延伸管10,所述标液筒14通过液相连通管13穿进所述下外套管21与所述内套管5底部连通,标液筒14竖向连通有上端开口的气液连通管11,该气液连通管11穿过所述下取压筒12伸入到所述延伸管10的顶部;所述内套管5与所述上取压筒9之间通过所述气相连通管17连通,内套管5的上端装有液位计,该液位计包括表头3、密封接头4及电极6,所述电极6插入到所述内套管5内;在所述分流外套管20的中部连接工艺主管1,该工艺主管1与所述分流外套管20之间设置有引流阀2。
所述上取压筒9与所述分流外套管20的连接端为漏斗形。
所述下取压筒12与所述下外套管21的连接端为漏斗形。
所述标液筒14上设置有标液排放阀15。
内套管5、上外套管8、上取压筒9、分流外套管20、下取压筒12、下外套管21及标液筒14,上回流管7,调节阀16,延伸管10,气液连通管11,气相连通管17、表头3、密封接头4及电极6,工艺主管1,引流阀2。液相连通管13
上述仪器采用静压平衡的原理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检测:
1、对液位计进行标定,具体步骤是:先打开调节阀16再打开引流阀2,被测液19从工艺主管1引出,经引流阀2进入分流外套管20后,分别经过调节阀16、上回流管7返回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勇,未经丁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10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红外线扫描检测仪
- 下一篇:汽车侧安全气囊刚度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