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剖宫产术时宫颈扩张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0723.9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3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兰英;李艳玲;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兰英 |
主分类号: | A61M29/00 | 分类号: | A61M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剖宫产 宫颈 扩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一次性剖宫产术时宫颈扩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剖宫产术时需要对产妇宫颈口进行扩宫,传统操作过程中通常使用卵圆钳,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却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卵圆钳在扩宫时,其尖端深入到产妇阴道上端,因此,卵圆钳会把阴道中的分泌物带到术野处,导致污染术野,术后感染,引起宫腔积血,增加了产后晚期大出血的发病率。为防止卵圆钳把阴道分泌物带到术野处,术者通常在做完扩宫后,缓缓地抽出卵圆钳,此操作延时费力,若不小心仍会发生分泌物污染术野的情况;2、卵圆钳其扩张端为细长状,导致宫颈口周围受力不均,扩宫效果不佳,甚至会损伤宫颈组织,尤其是宫口未开的初产妇;3、扩宫时,术者无法直视宫颈口,只能凭经验操作,有经验的医生尚可,但是对于经验较少的年轻医生却无法把握扩张尺度,以致达不到预期扩张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一次性剖宫产术时宫颈扩张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次性剖宫产术时宫颈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呈圆锥体形状。其本体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和韧度的材料制成。
在上述本体外表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位于距本体尖端三分之一处,目的是当本体插入到宫颈口时,确保凹槽处于阴道下三分之一处,以便取出本体。
在所述本体外表面上设有环形突起,所述环形突起位于距本体尖端三分之一处,目的是防止本体在宫颈痉挛时被迫挤压到子宫中。
在所述本体上设有牵引线,其牵引线可以设置在本体外表也可以设置在本体内部,其牵引线的自由端自本体尖端引出,也可以把牵引线直接设在本体尖端。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本实用新型扩张器可以代替卵圆钳对宫颈口进行扩张,因是直接从阴道中取出该扩张器,因此,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不会污染术野,防止宫腔积血,大大降低了产后晚期大出血的发病率;2、本实用新型扩张器其形状是圆锥体状,因此,扩张时宫颈口周围受力均匀,扩宫效果好,不会伤及宫颈组织;3、因其本实用新型扩张器大小规格一致,因此,不论是否是有经验的医生都能轻松地操作,大大提高了扩宫的成功率;4、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书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次性剖宫产术时宫颈扩张器,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呈圆锥体形状。其本体1采用具有一定硬度和韧度的材料制成。在上述本体1外表面上设有凹槽2,所述凹槽2位于距本体尖端三分之一处,目的是当本体1插入到宫颈口时,确保凹槽2处于阴道下三分之一处,以便取出本体。
取出时,两手指从患者阴道口处进入,然后,两手指放在凹槽2处夹紧,拉出即可。
实施例二、在上述本体1外表面上设有环形突起3,所述环形突起3位于距本体1尖端三分之一处,目的是防止本体1在宫颈痉挛时被迫挤压到子宫中。
取出方法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在上述本体1上设有牵引线4,其牵引线4可以设置在本体外表也可以设置在本体内部,其牵引线4的自由端自本体尖端引出,也可以把牵引线4直接设在本体尖端。
取出时,直接用手指拉牵引线4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兰英,未经张兰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07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