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切机切刀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40576.5 | 申请日: | 201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5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喻世民;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19/00 | 分类号: | B23D19/00;H01M4/04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敖健梅 |
| 地址: | 5231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切机切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机械,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具有新型传动结构的极片连续分条的分切机切刀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连续分切机切刀装置,具有对辊剪切的上、下刀轴,装配时其上、下主轴基准面(轴肩)需保证精确一致,上、下切刀才能达到最好的装配效果,一旦偏差装配即可能导致失败。
传统极片连续分切机切刀装置,轴承采用压盖定位,不利于上下刀轴的精准配合,如专利号:ZL200820046137.0所述之(连续自动分切机切刀装置),其主轴支承端的轴承均用压盖定位,轴上用紧定螺母调整预压力,消除轴向间隙。该方式加工装配的切刀主轴定位基准端面是固定的,只能靠基座、压盖、主轴三者的精确加工来保证两条主轴的基准面达成一致,这在实际生产中导致零件加工的成本昂贵,装配时无法达到一致,经常返工修磨,费时费力,装配后由于系统误差降低了刀片配合精度,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上、下主轴基准能微量调整达成一致,而且零件加工简单,安装调试方便,能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的连续自动的一种分切机切刀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构造一种分切机切刀装置,包括:
刀座,其两端设有轴承座;
一下刀轴穿设在所述轴承座之间,其下主轴上装设刀套;
一上刀轴穿设在所述轴承座之间,其上主轴上装设刀套,与下刀轴并列对应装设;
轴承座之一为支承端,其包括基座,在基座开设上、下两个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安装外圈压盖,并在所述轴承孔内安装轴承;
所述轴承孔的两端为直径大于所述轴承之外圈的内螺纹部分,外圈压盖具有和所述轴承孔的孔端之内螺纹适配的外螺纹,外圈压盖与所述轴承孔用螺纹连接并能紧压所述轴承之外圈。
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阐述:
所述轴承为一对圆锥滚子轴承。
一对圆锥滚子轴承间设置间套,该间套将一对圆锥滚子轴承分置于轴承孔内的两端。
所述上刀轴的上主轴及所述下刀轴的下主轴分别穿设支承于各自的所述轴承内,上主轴及下主轴上制有外螺纹并分别与各自的锁紧螺母用螺纹连接,锁紧螺母与所述轴承之内圈间垫以隔环,通过锁紧螺母的旋进挤压隔环并能进一步压紧所述轴承之内圈。
本实用新型分切机切刀装置同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刀轴的支承端摒弃了固定式轴承压盖,代之以螺纹配合的外圈压盖,从而使上、下主轴之装配基准能微量调整达成一致,而且降低了零件加工要求,其安装调试更加方便,能有效提高装置的装配效率,取得更好的刀片配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切机切刀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轴承外圈固定方式之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采用轴承内圈固定方式之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刀座 20下刀轴 30上刀轴
11支承端 111基座 112外圈压盖
113轴承 114间套 115隔环
116锁紧螺母
21下主轴 31上主轴 A装配基准面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介绍本本实用新型分切机切刀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切刀座10,还包括装设在切刀座10上的下刀轴20、上刀轴30。
参照图2,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为轴承外圈固定的装配,其支承端11包括有基座111、外圈压盖112、轴承113、间套114、隔环115及锁紧螺母116。该基座111开设轴承孔,轴承孔两端是和外圈压盖112之螺纹配合的内牙沉孔,该外圈压盖112具有和轴承孔螺纹适配的外螺纹,外圈压盖112与所述轴承孔用螺纹连接并能紧压所述轴承113之外圈。
所述轴承113为圆锥滚子轴承,由间套114相隔分列于轴承孔内,上刀轴30的主轴31、下刀轴20的主轴21分别穿设支承于各自的轴承113内,上刀轴30的主轴31、下刀轴20的主轴21上分别制外螺纹并分别与各自的锁紧螺母116用螺纹连接,锁紧螺母116与轴承113之内圈间垫以隔环115,锁紧螺母116通过隔环115压紧轴承113之内圈。采用该方式时,上刀轴30及下刀轴20的轴向装配基准面A可通过调整外圈压盖112来获得对齐,并通过锁紧螺母116预压轴承113的内圈消除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05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内壁切割器
- 下一篇:硫代螺环内酯在细胞内次氯酸检测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