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及其键升降开关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9729.4 | 申请日: | 2010-03-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0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黎柏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柏松 |
| 主分类号: | H01H13/705 | 分类号: | H01H13/705;H01H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闵磊 |
| 地址: | 519085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及其 升降 开关 装置 | ||
1.一种键升降开关装置,包括位于支承板上方的键帽、在键帽受按压或受回释力进行升或降时,维持键帽相对于支承板的平衡的伸缩组件、对应于所述键帽的升、降动作闭、开该键信号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包括:
互不接触对向设置且形成有空腔的一对框架,两框架各自的对应底边分别可滑动设置于支承板两侧预设的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中,而各自的对应顶部则与键帽底部的对称轴线两侧预设的第一和第二枢设套件相枢设;
至少一个用于导致该对框架同步升降的同步滑件,经过该对框架的空腔设置,其底边被枢设在支承板上预设的第三滑槽套件中,其顶边被枢设在键帽底部预设的第三枢设套件中;
同步滑件的底边和顶边与两框架的臂件相平行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框架共同形成的空腔足以完全容纳所述同步滑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滑槽套件包括两个槽形成件,两个槽形成件在物理上相距且对称设置,均竖立于支承板表面,每个槽形成件包括与支承板相垂直的主体部、自主体部靠近支承板中心的一侧向上并向外折出的勾企部,以及自主体部远离支承板中心的一侧向上延伸的限位部,该勾企部、限位部及主体部共同形成带缺口的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底面的每个枢设套件均包括两个孔形成件,两个孔形成件在物理上相距且对称设置,每个孔形成件包括与键帽底面相垂直的两个带相向凹部的立柱,两个 立柱间的凹部形成一枢设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框架呈对称结构,该对框架任意之一呈U型,具有一横梁及自该横梁折出的两臂件,横梁两端各设一枢轴枢设于所述支承板的相应滑槽套件的一对滑槽中;两臂件的末端,各向外侧伸出一枢轴以与所述键帽底面的相应枢设套件的一对枢设孔相枢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键帽底面上,对应所述两框架之间的间隔的位置,设有一对限位柱。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呈具有通孔的板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的底边设有用于装设在第三滑槽套件所形成的一对滑槽中的两个枢轴,顶边设有用于装设在键帽底面第三枢设套件所形成的一对枢设孔中的两个枢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底边的两个枢轴上,在该同步滑件与支承板相平行时的对应相应滑槽套件的限位部处,具有缺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任意框架横梁两端的枢轴上,在该框架与支承板相平行时的对应相应滑槽套件的限位部处,具有缺口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占据该相应枢轴的1/4圆柱体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部占据该相应枢轴的1/4圆柱体积。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上,所述第三滑槽套件被限定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滑槽套件共同定义的矩形面积内。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滑件的底边和所述两个框架各自横梁上均设有截面呈梯形的纵长卡件。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机构包括:开关膜片,其贴设在支承板上,并设有供所述伸缩组件活动的通孔;弹性件,其穿过所述同步滑件,一端与所述键帽底面相抵触,另一端以其内部的触点与开关膜片的开关触点相对应接触设置,以在键帽受压时压迫弹性件的触点抵触开关膜片的开关触点开通该键的信号,而在弹性件回释时则离开该开关触点关闭该键的信号。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板上的各滑槽套件通过冲切工艺在支承板上一体成型。
17.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其至少一个按键采用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键升降开关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柏松,未经黎柏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972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产品的硬件加密方法、系统软件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 下一篇:豆蛋白方便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