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适应船舶拦截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8761.0 | 申请日: | 201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0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董新龙;杨黎明;刘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1F15/14 | 分类号: | E01F15/14;E02B3/26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蔡菡华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适应 船舶 拦截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船舶的拦截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自适应船舶拦截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碰撞在航运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已是常事,尤其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跨越大江、大河、海湾及连接岛屿的大型桥梁开始增多,这些桥梁的通航孔一般设在习惯航道上,且一般在通航孔的主桥墩上装有抗船撞吸能防护系统,但非通航孔需要设防的工程线路较长,为节省投资,大量的引桥桥墩(即非通航孔桥墩)抗力设计都没有考虑船舶的撞击,一旦船舶失控或人为失误,很有可能撞击非通航孔桥,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需要在桥梁的外侧水域上设置拦截系统来防止船舶撞击非通航孔桥。
申请日为2006年4月3日专利号为ZL200620025697.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外海大桥非通航孔桥墩的防撞拦截设施,它是一种连续结构,多组钢簇桩和浮筒本体间隔布置,由浮链连成一体;所述浮链包括拦截缆、悬挂在拦截缆上的浮漂以及安装在拦截缆两端的弹簧阻尼器三部分;所述拦截缆端部的弹簧阻尼器连接在插入海底的钢簇桩上以及漂浮于水面的浮筒本体上;浮筒本体水平向与拦截缆端部的弹簧阻尼器相连,其垂直向连接锚链,锚链的另一端与混凝土锚碇相连;这种方式主要通过浮筒之间张紧的浮链挡拉住冲撞的船只,利用浮筒从平衡状态到被拉动所产生的还原力、锚链海底面沉降移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等来吸收冲撞能量,但是在中小型船舶无球艏和大型船舶压载航行时球艏露出水面的情况下,船舶撞击防撞拦截设施时浮筒和拦截缆很可能会滑向船首下部,从而导致防撞拦截设施失效,如果为了提高拦截效果,加高浮筒浮出水面的高度,从而使整个拦截高度增高,这又会导致整个防撞拦截设施在非撞击时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按船舶的船体高度增加拦截长度同时又能保证整个系统稳定、且不影响海面视觉的自适应船舶拦截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适应船舶拦截系统,包括拦截网和至少两个间隔一定距离的系泊浮体,两个相邻的系泊浮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具有一定间隔且水平浮于水面上的浮筒,所述的浮筒的浮心偏向浮筒上朝向船艏的一端,所述的拦截网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浮筒上,所述的拦截网的两端边沿分别与所述的浮筒两端的端部齐平,所述的浮筒的长度大于等于船艏或球鼻艏的高度,靠近所述的系泊浮体的浮筒与所述的系泊浮体之间通过连接索连接,所述的系泊浮体上连接有系泊锚碇系统。
所述的浮筒上朝向桥梁的一端向上翘起,使得拦截网最靠近大桥的一端高出其它部位,当拦截网竖起时,该端会比较靠近船艏,从而保证其能挂在船艏上,进一步保证了拦截效果。
所述的拦截网和所述的连接索的材料为抗海水腐蚀的高强度尼龙绳或钢索。
所述的系泊锚碇系统包括锚链、重力锚和沉块。
所述的浮筒与所述的系泊浮体之间通过多根连接索连接,靠近桥梁一侧的所述的浮筒与所述的系泊浮体之间的连接索长度大于靠近船艏一侧的所述的浮筒与所述的系泊浮体之间的连接索长度,保证了当浮筒上朝向船艏的一端受拉动下使整个浮筒竖起时,可顺利带动系泊浮体之间的整个拦截网竖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平时浮筒和拦截网水平浮在水面上,浮筒的长度和拦截网的长度对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因此浮筒和拦截网的长度均不受限制,从而保证了整个拦截系统的拦截效果,克服了以往浮筒和拦截缆被船艏压入水下而导致防撞拦截设施失效的问题,而且平时整个船舶拦截系统水平浮在水面上不会影响海面视觉;此外,整个系统造价低,经济性好,使用期长,更换和维护方便;此外,它还可灵活转场使用,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拦截系统的设置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浮在水面上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船舶撞击时浮筒竖起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8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应急供电照明灯
- 下一篇:驾驶室外置安全气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