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简易卸荷调压阀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38365.8 | 申请日: | 201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6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传武;张玄;谭小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7/06 | 分类号: | F16K17/06;F04B49/0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简易 调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简易卸荷调压阀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直接安装于储气筒或车辆气制动管路接口上的简易卸荷调压阀。
背景技术
车辆调压阀用于调节压缩空气制动供应管路中压缩空气的压力,调节制动气压,从而提高车辆的制动稳定性。尤其常用的汽车调压阀安装在空压机后,如申请号为20082012081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现有普通型的调压阀(如图1,图2)具有带1-2口充气接头,有22口、23口,4口及安装孔。其外形尺寸为108mm×90mm×164mm,其存在的缺点是结构复杂,安装时均需要有专门的安装位置和安装支架,不便于操作。在制动系统中使用时,由于管接头多、管路长而导致故障率高。一般的普通型阀体结构复杂,容易产生压铸缺陷,如气孔,裂纹等,并且容易发生壳体漏气现象,经常需要二次或三次堵漏工艺,才能杜绝此现象。因此从制造工艺上也存在工艺复杂、容易出现缺陷,废品率较高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调压阀,其可直接将接口安装于储气筒或其他气制动管路的接口上,中间不用其他的管路连接,也不用单独的安装架固定,实现安装更为简单快捷,管路简化。可实现使制动系统因为管接头多,管路长而导致的故障率减小。
为了实现上述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方案如下:
一种简易卸荷调压阀,其阀体设有进气口1、出气口2和排气口3,所述阀体内形成有空腔A和空腔I,所述空腔A与所述进气口1通过滤网B相连通,所述进气口1与所述出气口2之间设有单向阀D,所述出气口2与所述空腔I之间依次设有小孔E、膜片F、压缩弹簧H和进气阀门G。
优选的,所述简易卸荷调压阀阀体的空腔A和所述空腔I之间通过排气活塞J隔离开,排气活塞J的底部设有排气阀门K及弹簧L,所述空腔I、空腔A通过所述排气阀门K与所述排气口3进行隔离。
优选的,所述简易卸荷调压阀的压缩弹簧H的上部设有调节螺栓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简易卸荷调压阀由于减少了结构上多余的开口(如图3),使得外形尺寸小,重量轻,从而简化了制动系统管路,减轻了整车的重量;
2.本实用新型简易卸荷调压阀可直接将接口安装于储气筒或其他气制动管路的接口上,中间不用其他的管路连接,且不用另外单独安装固定。这样使安装更为简单快捷,管路得到简化。也使得制动系统因为管接头多,管路长而导致的故障率减小;
3.由于简易卸荷调压阀结构变得简单,使得生产过程简化,降低生产的废品率;
4.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接口,减少了零部件,从而降低总成调压上发生故障的比例,不容易发生漏气现象,工作故障率降低;
5.适用于采用气制动的所有车辆,适用范围广,容易普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普通型调压阀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普通型调压阀的外观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外观主视图和俯视图;
图4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进行描述,以下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的,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一种简易卸荷调压阀(如图4),其外形尺寸为:L×W×H:90mm×56mm×144mm,阀体上设有进气口1、出气口2和排气口3,阀体内形成有空腔A和空腔I,所述空腔A与所述进气口1通过滤网B相连通,所述进气口1与所述出气口2之间设有单向阀D,所述出气口2与所述空腔I之间依次设有小孔E、膜片F、压缩弹簧H和进气阀门G。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卸荷调压阀阀体的空腔A和所述空腔I之间通过排气活塞J隔离开,排气活塞J的底部设有排气阀门K及弹簧L,当空腔I中的压力达到预定值,就会推动排气活塞J向下运动,所述空腔I、空腔A通过排气阀门K与排气口3进行隔离,排气活塞J向下运动时推动排气阀门K,排气阀门K的打开使得空腔I、空腔A与排气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卸荷调压阀的压缩弹簧H的上部设有调节螺栓M。可以通过旋动调节螺栓M,从而调节压缩弹簧H的预压力,进而实现调节所需的输出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83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调式动态流量平衡阀
- 下一篇:二联二功能控制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