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38118.8 | 申请日: | 2010-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邓正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5 | 分类号: | H01R13/05 |
| 代理公司: | 遵义市遵科专利事务所 52102 | 代理人: | 刘学诗 |
| 地址: | 550009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弹性 接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连接器接触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件。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通过接触件的接触与分离来实现传输线路的连接与分离的,接触件是电连接器的核心部件,是实现电连接、建立电通道不可缺少的部件,接触件对是使用电连接器达到接触可靠起关键作用的零件对,在各种接触件类型中,弹性接触对具有优良的接触性能,柔和稳健的插拔力,有低磨损、长寿命的特点并且能支持热插拔,可满足即插即用的需求,但是现有的几种弹性接触形式如绞线式弹性插针、冠簧式插孔、线簧插孔等存在着装配过程较为复杂,分离力控制范围较大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该结构装配过程简单,分离力得到有效控制,能达到预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其他形式的弹性接触件装配过程较为复杂,分离力控制范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新的弹性接触形式——鼓包式弹性接触。该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合适位置设有四片呈弧形的鼓包、接触件上还设有四个深度一致的切槽,将接触件分成四瓣和中心插针内孔构成,鼓包是在机加过程中整体成型的,接触件内孔的大小和切槽深度决定了接触件弹性的大小,也决定了接触件的分离力。这种弹性接触形式在接触对对接过程中,通过四片成弧形的鼓包的弹性变形而实现与插孔的可靠接触,从而实现可靠的电气连接。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加工、装配简单;分离力稳定并且易于控制;接触属于多点接触,至少有4个接触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1-弧形鼓包、2-插针切槽、3-插针内孔。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的力学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是在接触件合适位置设有合适规格的弧形鼓包1,在接触件上设有四个槽2将接触件分为四瓣,在接触件的中心设置合适规格的内孔3就构成一个整体式的弹性插针。如图3所示,接触鼓包集中受力。采用这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弹性接触件的电连接器,接触件机加成型完成电镀后完成组装即可使用,不必象以往的弹性接触件要进行分离力的控制和相应组装工序。对接时,将插针连接器对接至规定位置即实现导通,需要分离时,将插针连接器与插孔连接器直接分离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8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