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切耳机改进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36567.9 | 申请日: | 2010-03-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9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陈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义忠 |
| 主分类号: | H01M2/28 | 分类号: | H01M2/2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长兴县经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改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辅助加工设备,尤其是一种在蓄电池生产中,用于修切蓄电池极群组极耳的切耳机。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一道铸焊工序,为保证焊接质量,正、负极板的极耳高度应保持一致,但由于现有技术上的缺陷,不管是手工分片还是设备自动分片,正、负极板在组装成极群组时总是存在极耳高度参差不齐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铅酸蓄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道切耳的工序,将各个极耳的高度修切整齐。专利号为“200720033308.1”,名称为“一种切耳装置”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切耳设备,它包括了机架、电机、安装板,安装板上安装有转轴,转轴上设置圆盘切屑刀,极群组通过夹具安放在一块滑动的台面板上,台面板经过圆盘切屑刀时,利用转动圆盘切屑刀切割极耳。虽然解决了极耳高度参差不齐的问题,但该设备还存在有如下缺点:台面板两侧的安装结构不一致导致台面板运行不稳定;设备上没有动力驱动台面板,台面板的运行要依靠人工实现,自动化程度低,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切耳机改进结构,不仅能实现极耳修切,还具有运行稳定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切耳机改进结构,包括机架、电机、台板、切耳装置,所述台板设于机架顶部,所述切耳装置安装在台板下方的机架上,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切耳装置工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台板左、右两侧通过导轨机构滑动连接在机架顶部,机架上设置动力机构推动台板沿导轨机构作往返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轨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顶部左、右两侧的导轨,所述台板左、右两侧底部设有可在导轨上轴向滑行的滑块。
进一步的,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设于机架一侧的气缸,所述气缸底部铰接于机架上,气缸活塞端转接一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嵌装在滑块内或台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两端下方的机架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上安装有控制气缸换气的限位开关,所述滑块在滑行至导轨左、右极限位置时触发限位开关使气缸换气并反向推动工作台板。
进一步的,所述切耳装置的下方还安装有横向抽拉式的废料盒,用于收集切除的铅屑,以便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原有切耳机进行了改进,台板的工作时滑动更加稳定,极耳的修切效果也更好;依靠动力机构推动台板滑行,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加工效率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图1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为的优选结构,一种切耳机改进结构,包括机架1、电机3、台板2、切耳装置7,所述台板2设于机架1顶部,所述切耳装置7安装在台板2下方的机架1上,所述电机3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切耳装置7工作,所述台板2左、右两侧通过导轨机构滑动连接在机架1顶部,机架上设置动力机构推动台板沿导轨机构作往返运动;所述的导轨机构包括安装在机架1顶部左、右两侧的导轨6,所述台板2左、右两侧底部设有可在导轨6上轴向滑行的滑块21,所述动力机构通过滑块21推动台板2滑行;动力机构包括设于机架1一侧的气缸4,所述气缸4底部铰接于机架1上,气缸4活塞端转接一连接块41,所述连接块41嵌装在所述的滑块21内;导轨两端下方的机架1上设有限位块8,所述限位块8上安装有控制气缸4换气的限位开关81,所述滑块21在滑行至导轨左、右极限位置时触发限位开关使气缸4换气并反向推动工作台板2;切耳装置7的下方还安装有横向抽拉式的废料盒5,用于收集切除的铅屑,以便回收再利用。
将电池极板间隔排放在产品夹具内形成极群组,将夹具倒置并嵌装于台板2上;启动设备,动力机构推动台板2沿导轨直线滑行,切耳装置7同时运作进行极切耳,动力机构还可通过限位开关推动工作台板2来回往复运动,保证极群组极耳的修切效果;几个循环下来,极耳便可修切整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义忠,未经陈义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65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行员逃生用气囊
- 下一篇:冲浪板发动机气体冷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