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136181.8 | 申请日: | 2010-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8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孟德;左会峰;王希霞;张明灿;张莉;刘治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02 | 分类号: | B21D3/02 |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41112 | 代理人: | 陆君 |
| 地址: | 47103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矫直机 辊轴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直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斜辊管、棒材的一种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
技术背景
目前,轴向调整装置主要应用于冶金行业的管、棒材矫直机上。主要作用是保证多个矫直辊的对中同心,圆材在矫直过程中,依次通过多对交错布置的矫直辊,矫直辊调整直接影响到圆材在矫直时与矫直辊的接触状况,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我国冶金生产企业中,矫直辊轴向调整装置在使用中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上辊装置很重,进行轴向调整时需要用两个支承装置,一般用千斤顶将上辊装置顶住,但由于空间受限,支承装置支承不住上辊装置的重心且本身无法固定,造成上辊装置调整困难。2.水平轴向移动轴承座时,支承装置会随轴承座移动发生倾斜和倾倒,造成轴承座倾斜使与转盘连接的螺栓受力不均。当调整到位后,拧紧连接的螺栓时非常困难,很难保证轴承座底面与转盘平面的良好接触,造成矫直机工作时发生震动影响矫直精度。3.水平轴向移动轴承座时,两个轴承座移动不同步增加调整难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拆装方便,工作可靠。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由定距管通过拉杆将上矫直辊装置中的两个轴承座轴向固定构成,包括:轴向调节形式和侧向固定与垂直调节形式;所述轴向调节形式由轴向调整螺栓支架的端面上设置有调整上矫直辊装置轴向的轴向调整螺栓A、轴向调整螺栓B,所述轴向调整螺栓支架设置在固定上矫直辊装置的转盘侧面;所述侧向固定与垂直调节形式,由C形架的上、下端设置有顶住轴承座的垂直调整螺栓;所述C形架与固定上矫直辊装置的转盘固定,卡在轴承座和转盘的外沿。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所述的优越性:
该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具有上辊装置调整操作拆装方便,能够保证轴承座底面与转盘平面的良好接触,避免矫直机工作时发生震动影响矫直精度。使两个轴承座同步移动,工作可靠,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向示意图;
图中:1-螺栓;2-定距管;3-上矫直辊装置;4-转盘;5-拉杆;6-C形架;7-垂直调整螺栓;8-轴向调整螺栓A;9-轴向调整螺栓B;10-轴向调整螺栓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该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包括:轴向调节形式和侧向固定与垂直调节形式;所述轴向调节形式由轴向调整螺栓支架的端面上设置有调整上矫直辊装置(3)轴向的轴向调整螺栓,所述轴向调整螺栓支架设置在矫直机上辊轴的机架上;所述侧向固定与垂直调节形式,由C形架的上、下端设置有顶住轴承座的垂直调整螺栓;所述C形架卡在轴承座和转盘的外沿。
该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由螺栓(1)、定距管(2)、上矫直辊装置(3)、转盘(4)、拉杆(5)、C形架(6)、垂直调整螺栓(7)、轴向调整螺栓A(8)、轴向调整螺栓B(9)、轴向调整螺栓支架(10)等组成。即定距管通过拉杆将上矫直辊装置中的两个轴承座轴向固定构成。
该矫直机上辊轴向调整装置主要工作过程是:由定距管(2)通过拉杆(5)将上矫直辊装置(3)中的两个轴承座轴向固定;C形架(6)实现轴承座和转盘侧向固定;通过调整C形架(6)上的垂直调整螺栓(7)顶住轴承座,然后松开螺栓(1),分别通过轴向调整螺栓(8)、轴向调整螺栓(9)实现上矫直辊装置(3)的轴向调整。调整到位后,拧紧螺栓(1)将将上矫直辊装置(3)与转盘(4)固定牢靠。
该调整装置设计采用了合理的结构,拆装方便,工作可靠,能够很好的适应现代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推广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61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弯管模具
- 下一篇:一种破碎机辊筒齿板安装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