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傍河取水人工渗滤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4549.7 | 申请日: | 2010-03-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4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党学亚;顾小凡;董英;常亮;贺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茂省 |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E03B3/3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取水 人工 渗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利取水工程,尤其是傍河取水并对高泥沙河水水进行过滤的人工渗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水利取水系统有很多种,如图1所示的桥墩式取水系统、图2所示的竖井式泵房取水系统、图3所示的陡槽式取水系统、图4所示的高压渗滤井系统,以及合建或分建自流管式取水系统、岸边集水井开设进水孔取水系统、虹吸管取水系统、水泵吸水管直接取水系统、大口井、管井等。
这些水利取水系统在实践和应用中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如:合建或分建自流管式取水系统的进水头部伸入河床内,检修和清洗都不便;对高泥砂河水所取水质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需求;高浊度时井下沉砂。岸边集水井开设进水孔取水系统针对泥砂大的河流无法解决水质问题。虹吸管取水系统需要安装一套真空管路系统,当虹吸管径较大时,起运时间长,运行不便,无法解决高泥砂问题。水泵吸水管直接取水系统在河流泥砂颗粒粒径较大时,易受堵塞,且水泵叶轮磨损较快。桥墩式取水系统的工程复杂,造价太高。竖井式泵房取水系统的取水方式无法满足于陕北高泥砂河流。陡槽式取水系统虽能除去部分泥砂,但无法满足用水需要。高压渗滤井系统可适用于河流的某些地段,但该项取水设施施工费用高,且建成后出水量衰减速度快。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水利取水系统检修和清洗不便、所取水质差、工程复杂、造价高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傍河取水人工渗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傍河取水人工渗滤系统包括导水渠和渗滤系统;导水渠包括进水明渠、出水明渠和矩形堰,进水明渠位于渗滤系统的上游侧,进水明渠与渗滤系统接触处理设矩形堰,出水明渠位于渗滤系统的下游侧,出水明渠与渗滤系统接触处埋设矩形堰;渗滤系统包括人工渗滤场、水位观测管和集水明渠,集水明渠设置在人工渗滤场的一侧,水位观测管安装在人工渗滤场中。
进水明渠、出水明渠的渠底与侧壁皆用砖砌,水泥砂浆抹面,渠断面为梯形。
进水明渠、出水明渠渠断面的顶宽为1m、底宽0.8m、深度0.8m,底面按坡降7‰施工。
人工渗滤场包括渗滤池、人工滤层和集水暗管。
渗滤池为长方体,底面水平,并与四周一起铺设土工膜防渗。
渗滤池为长20m、宽8m、深1.5m的长方体。
人工滤层分为三层,最底层采用砾石铺填;中间层采用粗砂铺填;顶层采用现场风积沙铺填;风积沙上部铺设一层土工布。
最底层的厚度为0.5m,采用直径4-10mm的砾石铺填;中间层的厚度为0.2m,采用直径0.5-2mm的粗砂铺填;顶层的厚度0.3m,采用现场风积沙铺填。
水位观测管分别置于集水暗管上部和相邻两根集水暗管之间。
水位观测管上部为实管,下部为孔隙率为5%的进水段,进水段外包土工布防止进水孔堵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人工渗滤系统采用新型材料,可增加透水性能,从而增加高泥砂河水的转化效率;主要针对高泥砂河水能够做到一次性除砂处理;人工渗滤系统采用的材料价格低廉,表层风积沙可就地取材,工程造价低廉,作为中小型村镇供水水源,修建长度约1km的渗滤系统,工程造价约需5万元左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桥墩式取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竖井式泵房取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的陡槽式取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高压渗流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渗滤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滤层结构断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观测管与集水暗管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滤系统第一次运行时观测管内的水位历时曲线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滤系统第二次运行时观测管内的水位历时曲线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滤系统第一次运行时集水量的历时曲线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滤系统第二次运行时集水量的历时曲线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滤系统第一次运行时进水量与集水量的关系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渗滤工艺流程图。
图中:1.观测管,2.人工渗滤场,3.集水明渠,4.进水明渠,5.出水明渠,6.矩形堰,7.集水暗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茂省,未经张茂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45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加热炉式钢丝热处理装置
- 下一篇:数控深孔车镗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