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绣球的笔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4457.9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13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袁铎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铎 |
主分类号: | B43K29/00 | 分类号: | B43K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绣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间工艺品和文化用品,尤其是一种带绣球的笔
背景技术
这种绣球是我国壮族民间特有的吉祥物和定情物,笔是常用之物。传统的壮族绣球是由12个或多个叶瓣连接构成一只完整的绣球,叶瓣是由纺织物包裹填充物构成,目前绣球只是做为摆设,样式单一,缺乏观赏性、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了一种带绣球的笔。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新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由12个或多个叶瓣连接构成的壮族民间工艺品绣球、笔、笔帽,其特征在于:将壮族绣球(A)与笔端或笔帽端连接构成一种带绣球的笔。绣球和笔或笔帽的连接可采用一体塑造可用螺扣、销子、插接、焊接、粘接等硬方式连接也可采用线、绳、弹簧等软连接方式。笔和笔帽可以用金属、木材、陶瓷、塑料、玻璃、纸、石等材料制作,构成绣球的材料可以选用传统的纺织物也可以用与笔或笔帽相同的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极富中国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绣球与人们日常使用的笔结合在一起,使笔更具喜庆吉祥的中国特色,扩展了绣球的用途。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由12个叶瓣缝合成的壮族绣球。
图2:带绣球的笔结构示意图:(A)绣球、(B)笔。
图3:带绣球的笔帽结构示意图:(C)笔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将壮族绣球(A)与笔(B)或笔帽(C)连接构成带绣球的笔。绣球和笔或笔帽的连接可采用一体塑造也可以用螺扣、销子、插接、焊接、粘接等硬方式连接也可采用线、绳、弹簧等软连接方式。笔和笔帽可以用金属、木材、陶瓷、塑料、玻璃、纸、石等材料制作,构成绣球的材料可以选用传统的纺织物也可以用与笔或笔帽相同的材料制作。构成绣球、笔和笔帽的材料可以选用传统的纺织物也可以用金属、木材、陶瓷、塑料、玻璃、纸、石等材料制作,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装饰小珠子、小亮片等饰品,在绣球的叶瓣表面可以描绘有意义的字画。古老的民间艺术品与笔结合在一起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具喜庆吉祥的中国特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铎,未经袁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44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