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电流热切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4324.1 | 申请日: | 2010-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1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赵健圣;杜立;王凯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常恒集团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60 | 分类号: | H01H37/60;H01H37/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许婉静 |
地址: | 21312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切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加热装置中进行断电保护的二级温控器热切断器,属于控制仪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基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需要大容量的热水器及其他各种电器设备;而为了减少等待的时间,大功率热水器等大电流电器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在这些电器当中应用的热切断器也要求是大电流、大功率的。专利号为200820120661.8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超温双极断开热切断器,包括由感温筒、毛细管、膜盒组成的感温组件,由开关盒、动触头组件、静触头组件组成的开关组件,以及调节螺钉,开关组件安装开关盒中,开关盒由底座和塑料盖构成,底座中间设置一个隔墙、底部设置一个圆孔,隔墙中间与圆孔对应设置穿孔,底座上面设置一个突出的圆盘形凹面,十字形复位推杆穿过穿孔和圆孔与圆孔松配,塑料盖卡装在底座上,膜盒装在铁盖中,阻尼弹簧片卡装在铁盖中处于膜盒下面,圆形突跳片放在圆盘形凹面上,铁盖由螺钉固定在底座上,调节螺钉从铁盖的中间螺孔中拧入与膜盒接触,圆形突跳片一面与膜盒、另一面处于十字形复位推杆之上。它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各零件间装拆方便等优点。但为适用于大电流的热切断器,还需对其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切断器,可以实现增加加热装置的电流流量,扩大加热装置的功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电流热切断器,包括有壳体和盖板,盖板在壳体上方,壳体内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弹簧片一端通过第一端子固定于壳体,另一端设动触点,动触点下方为静触点,所述静触点设置于第二端子上,壳体下方固定有外膜盒和内膜盒,其特征在于:弹簧片下方与弹簧片平行设置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与弹簧片一起通过第一端子与固定于壳体,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通过铆钉与壳体连接。
前述的大电流热切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两侧分别开有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热切断器,增加了导电片,同时为了减少节点过热(电阻大),簧片直接与外部通过螺纹连接,增加了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加热效率,填补了市场空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热切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大电流热切断器的散热孔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推杆 2-盖板 3-第一螺钉 4-动触点 5-静触点 6-第二端子
7-壳体 8-铆钉 9-第二螺钉 10-外壳 11-膜片 12-毛细管
13-套管 14-弹簧片 15-导电片 16-第一端子 17-散热孔
18-感温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热切断器包括有壳体7和盖板2,盖板在壳体上方,盖板与壳体通过第一螺钉3连接,壳体内设有第一端子16及弹簧片14、导电片15,弹簧片、导电片15一起与第一端子固定于壳体7,第一端子16、第二端子6通过铆钉8、第二螺钉9与壳体7连接。弹簧片另一端设动触点4,动触点下方设有另一端子6,端子上对应动触点设有静触点5,壳体下方固定有外膜盒10、内膜盒11,膜盒下方通过毛细管12连接有感温筒18,毛细管12外设置有套管13,膜盒上方连接有推杆1,盖板中央设有孔洞,推杆1另一端容置于盖板孔洞内,推杆上设有横向推板,横向推板设于弹簧片下方,膜盒内为负压。壳体两侧开有散热孔17,其中一侧设置一个散热孔,另一侧设置两个散热孔。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大了原有零部件的尺寸(包括簧片,接线端子,触点)来实现增大电流的目的,同时增加了导电片,另外,为了减少节点过热(电阻大),簧片直接与外部通过螺纹连接,使导电片直接与外部对插件直接接触。
除上述实施例外,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常恒集团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常恒集团自动控制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43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