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针式太阳能全防水温度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3596.X | 申请日: | 2010-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2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超;王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精英电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1/08 | 分类号: | G01K1/08;G01K1/02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1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针式 太阳能 防水 温度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仪表。具体是一种插针式太阳能全防水温度计。特别适用于置于食品和化学试剂测温行业使用。使用太阳能电池供电,并使用全透明式全防水结构,这样产品不需要更换电池,达到环保和使用简单的要求。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食品用插针式温度计,大都是使用电池供电,需经常更换电池。其不足之处是:不环保且不防水,不便于清洗,更换电池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插针式太阳能全防水温度计,能使温度计全防水和无需更换电池的效果。且具有使用简单,环保不污染,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插针式太阳能全防水温度计,包括主壳体,装置在主壳体内的机芯、电池,封装在主壳体敞口端的装有金属探杆的探杆座,其特征是:主壳体为一端敞口的全透明壳体,在主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包胶按键,机芯的顶端安装有按键板,当机芯插入主壳体内时,按键板正好顶到主壳体的包胶按键中;所述的电池为太阳能电池板;所述的探杆座利用螺牙连接件与主壳体敞口端连接;探杆座与主壳体敞口端之间装有密封圈;在主壳体内还安装有显示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方便,防水效果好,环保,使用寿命长;采用了太阳能电池板,无需更换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是主壳体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机芯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4的俯视图;
图中:1、包胶按键,2、主壳体,3、按键板,4、主电路板,5、支架,6、太阳能电池板,7、显示液晶屏,8、螺牙连接件,9、密封圈,10、探杆座,11、 探杆,12、锅仔片,13、机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主壳体2为一端敞口的全透明壳体,这样使用者可以看到内部液晶屏的显示数字。在主壳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包胶按键1,这种形式的按键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水密闭效果。机芯13的顶端安装有按键板3,当机芯13插入主壳体内时,按键板3正好顶到主壳体的包胶按键1中;太阳能电池板6安装在支架5上,太阳能电池板可接收到太阳光为产品供电。在主壳体2开口端内部有三个卡口,螺牙连接件8有卡口的一端可以卡入,连接的非常牢固,便于压紧密封圈9达到防水要求。所述的探杆座10利用螺牙连接件8与主壳体2敞口端连接;探杆座10与主壳体敞口端之间装有密封圈9;在主壳体内还安装有显示屏7。
如图2和图3所示,主壳体1为一端敞口的全透明壳体。主壳体一端是包胶的按键1,机芯可以从敞口端插入主壳体,在主壳体2开口端内部有三个卡口,螺牙连接件8有卡口的一端可以卡入,连接的非常牢固,便于压紧密封圈9达到防水要求。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机芯部分13由六个主要部件组成:按键板3、主电路板4、显示液晶屏1、两片太阳能电池板6、支架5、锅仔片12组成。太阳能电池板6和显示屏7均安装在支架5上。支架5是三角形支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太阳能电池板6和显示屏7分别安装在三角形支架的一个侧面上。
如图1所示,机芯装入主壳体后,卡入螺牙连接件,螺牙连接件是一与主壳体敞口端配合的圆柱体,其一端设有能卡装在支架5尾端的卡口机构,另一端有与探杆座10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牙。螺牙连接件有径向和轴向定位点,固定住螺牙连接件。在螺牙连接件的螺牙端套上密封圈9,最后把封装好金属探杆11的探杆座10装到全透明螺牙连接件的螺牙端即可。
整个产品有三处密封措施,一是包胶式按键,二是密封圈,三是金属探杆是密封在探杆座上,保证了产品达到全防水的目的。
装配时三角形柱体机芯直接插入全透明主壳体中,前端的按键板正好顶到主壳体的包胶按键上,再把全透明螺牙连接件卡入主壳体的一端,在全透明螺牙连接件的螺牙端套上密封圈,最后把封装好金属探杆的探杆座装到全透明螺牙连接件的螺牙端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精英电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市精英电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5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