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侧交替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3455.8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53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吴华强;鲍朝阳;徐源宏;张望兴;刘建华;林梦涵;肖方明;陈菡;王林宝;杨漪;赵锦勋;邹小利;易洪杰;徐春梅;孙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6B15/12 | 分类号: | F26B15/12;F26B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范严生;张媛德 |
地址: | 650051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交替 隧道 气流 加热 干燥 冷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侧面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及冷却降温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侧面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以及冷却降温装置,仅采用单侧进风方式,容易引起沿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隧道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以及水分偏差超标,不能满足通过隧道的物料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均质化要求。特别是对成品温度或/和水分偏差要求较高的场合,单侧进风问题成为一大难题,致使温度偏差以及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均质化很难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套气流能沿隧道两侧交替进风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可有效缩小物料在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过程中沿隧道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以及水分偏差,且适应各种产品加工的双侧交替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双侧交替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装置,包括物料输送隧道和位于隧道侧面的进风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机构,在隧道内的物料层的下方或上方设置有导风均风机构,该装置由进风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机构位于物料输送隧道左侧的左进风单元和进风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机构位于物料输送隧道右侧的右进风单元串接组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机构由循环风机和位于循环风机上方的气流加热器或冷却器构成,循环风机与位于物料层下方的导风均风机构之间由通道联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机构还可由循环风机和位于循环风机下方的气流加热器或冷却器构成,循环风机与位于物料层上方的导风均风机构之间由通道联通。所述的导风均风机构为均风板。
本实用新型采用左侧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单元和右侧进风隧道式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单元串接而成,左右两侧交替进风次数可为任意次。且沿输送物料运动方向看,左侧进入的气流从左侧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处理,右侧进入的气流从右侧对物料进行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处理。通过左右交替的气流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作用,可进一步缩小由于仅采用一侧进风方式引起的物料沿隧道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以及水分偏差。左右两侧进风交替的次数越多,加热干燥或冷却降温隧道宽度方向上的温度以及水分偏差就越小。
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对通过隧道的物料进行均质化加热干燥,也可以用于对通过隧道的物料进行均质化冷却降温,根据实际需要,只需选择采用设置气流加热器或气流冷却器即可,其结构简单,可实现一机多用。本实用新型还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上进风方式或下进风方式,满足生产的多样化需求。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图,是右侧下进风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C-C截面图,是右侧上进风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B-B截面图,是左侧下进风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D-D截面图,是左侧上进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未经云南昆船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4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火道口隔热座
- 下一篇:烘干极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