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向高含盐废水回收盐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845.3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方立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申兰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5/00;C02F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蒋卫国 |
地址: | 2011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含盐 废水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向高含盐废水回收盐的装置,特别是一种针对向含有那些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先相应增加,随后又减少的无机盐(例如硫酸钠)废水回收盐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咖啡因和可可碱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含有大量的高含硫酸钠盐废水,在此种废水中硫酸钠的质量百分比达到10%以上,同时还含有2.5~3.5%的醋酸和一些大分子有机物,COD的含量达到20000~40000mg/l,PH值为2~4,根据理论推算1g醋酸相当于1.07g的COD,因此能够得出此种废水的COD主要成分是醋酸。
目前市场上对高含硫酸钠盐废水处理装置主要采用多效蒸发脱盐,它存在如下缺陷:
1.在废水进入系统前一般没有预处理装置,而且大多数高含硫酸钠盐废水是酸性废水,进入脱盐系统中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大了酸,特别是有机挥发酸对设备的腐蚀。这样,提高了设备的维护成本,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处理的运行费用和投资费用;
2.在高含盐废水中,通常会伴有大量的有机酸和COD,目前市场上多效蒸发脱盐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在脱盐的同时尽量减少COD的挥发,降低后续处理COD的费用;
3.目前市场上对此种废水多采用三效蒸发脱盐技术,投资费用较高;
4.目前,多效蒸发处理高浓度硫酸钠盐的过程中,会出现析出的硫酸钠晶体在热交换器上结垢,从而降低了热转换效率,导致运行成本的上升;
5.目前多效蒸发的换热器与料液的接触面积较小,蒸发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向高含硫酸钠废水,特别是又同时含有某些腐蚀设备的物质的废水(例如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介绍的醋酸)回收硫酸钠的装置使用寿命低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向高含盐废水回收盐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向高含盐废水回收盐的装置,包括拥有蒸发器的蒸发部件及冷却提取部件,所述蒸发部件中的蒸发器与冷却提取部件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回收硫酸钠的装置还包括与蒸发部件中的蒸发器通过管道连接的,至少向所述高含盐废水中加入处理剂的预处理部件。
正如本实用新型在背景技术部分介绍的,现有回收硫酸钠的装置使用寿命低的重要原因在于直接对硫酸钠废水进行蒸发结晶,而忽略了对硫酸钠废水中腐蚀物质的处理(即没有预处理装置),即便意识到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也往往在完成对硫酸钠废水蒸发浓缩后再进行对腐蚀物质的处理,事实上,腐蚀物质在蒸发过程中会与废水同时浓缩,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加大了挥发性腐蚀物对设备的腐蚀。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向高含盐废水回收盐的装置在蒸发部件前增设了向所述高含盐废水中加入处理剂的预处理部件,所述处理剂应当能够使腐蚀物质转化为非腐蚀性物质,例如对于背景技术所涉及的情况,所述处理剂为碱,从而能够和废水中含有的醋酸,有机挥发酸等腐蚀性物质进行中和反应,避免了对回收装置的腐蚀,极大的延长了回收装置的使用寿命。该技术方案的另一个有益效果是减少了腐蚀性物质的处理成本,这是因为腐蚀性物质在经过废水蒸发过程后,除了浓缩外,还可部分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更加难于处理的物质,进而增加处理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现有向高含盐废水回收盐的装置回收效率不高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单次蒸发脱盐不能回收较多的盐,往往需要多次使用蒸发脱盐技术(例如三效蒸发脱盐技术)才能达到较好的回收效果,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废水的蒸发效果不理想,对此,本实用新型对蒸发器进行了设计,所述蒸发器内设有由若干换热板叠加而成的蒸发器核心部件,所述换热板包括上分板及下分板,所述上分板及下分板均呈伞形,上分板的边缘处位于上分板中部的下方,下分板的边缘处位于下分板中部的上方,所述下分板中部设有漏口。
这样设计后,废水可以依次以上分板中部,上分板边缘,下分板边缘,下分板中部漏口的顺序流过换热板,废水流过的面积(即蒸发面积)较大,至于蒸发所需的热量,可以直接由换热板提供以确保废水不会因为蒸发冷却而降低蒸发温度,同时确保受热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申兰环保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申兰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8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饰镜生产线上的镀前预热装置
- 下一篇:车门研缝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