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111.5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76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龚成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普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4 | 分类号: | F01P7/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机 冷却水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属于柴油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柴油机都为单独实现某种功能而设计的单种冷却水循环系统,传统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位于支撑箱6内部的连接管路、柴油机水套组13和船用冷却机构14,支撑箱6内包括管路连接的低温水泵1、高温水泵2、第一衡温阀31、第二衡温阀32、低温循环水温控阀101、高温循环水温控阀102、机油冷却器11和两级增压空冷器12,低温水泵1设于两级增压空冷器12的一级增压进水管道上,高温水泵2设于两级增压空冷器12的二级增压进水管道上,第一衡温阀31设于机油冷却器11的出水管道上,第二衡温阀32设于柴油机水套组13的出水管道上,柴油机水套组13的进水管道与两级增压空冷器12相连,船用冷却机构14上具有冷却水进水管4和混合水出水管5,船用冷却机构14与支撑箱6连接相通。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流水从船用冷却结构14的冷却水进水管4中流出,经过低温水泵1再流经两级增压空冷器12的一级增压后流出,增压后的水流经过机油冷却器11冷却后的部分经过高温水泵2升温,在进入高温水泵2管道上的水流受到低温循环水温控阀101控制,水流从高温水泵2升温后再次进入两级增压空冷器12中的第二级增压后流出,二次增压后的流水经过柴油机水套组13内部后流出,从混合水出水管5流回船用冷却机构14中,在流回船用冷却机构14管道中的水流受到高温循环水温控阀102控制,其中,经过机油冷却器11后的流水也可直接回流入船用冷却机构14中或者再次进入两级增压空冷器12进行一级增压,在此连接处通过第一衡温阀31进行调控;经过柴油机水套组13的流水也可回流至两级增压空冷器12中再次进行二次增压后循环,在此连接处通过第二衡温阀32进行调控。基于上述循环方式,对于船用发动机其外部循环冷却水可以用海水循环冷却,其高、低温循环水路可串联在一起。然而对于现有陆用发电机组,外部循环水冷却需要散热器,为简化散热器设计,需要将高低温循环水路单独独立出来,因此,现有船用发动机无法满足陆用的需要,使得柴油机的通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柴油机的冷却水循环系统,可以根据柴油机作为陆用发电机组和船用辅机不同功能的需要而进行两种不同冷却循环方式的转换,从而柴油机通用性得到增强,有效的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公开一种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其包括位于支撑箱内部的连接管路、柴油机水套组和船用冷却机构,支撑箱内包括管路连接的低温水泵、高温水泵、第一衡温阀、第二衡温阀、低温循环水温控阀、高温循环水温控阀、机油冷却器和两级增压空冷器,柴油机水套组的进水管道与两级增压空冷器相连、出水管道与第二衡温阀相连,船用冷却机构上设有与支撑箱连接相通的冷却水进水管和混合水出水管,还包括陆用风冷机构、高温冷却进水阀、高温冷却出水阀、低温冷却出水阀和低温冷却进水阀,陆用风冷机构的高温进水管道与第二衡温阀的出水管路连通,高温冷却进水阀设于此管路上,陆用风冷机构的高温出水管道与高温水泵相连通,高温冷却出水阀设于此管路上,陆用风冷机构的低温出水管道与船用冷却机构的冷却水进水管连通,低温冷却出水阀设于此管路上,陆用风冷机构的低温进水管道与第一衡温阀的出水管路连通,低温冷却进水阀设于此管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该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柴油机水循环单双共用系统结构,集合了高温循环冷却水结构与低温冷却循环水结构,当柴油机作为陆用发电机组时,采用高温冷却水结构与低温冷却水结构的并联方式,既方便了与外部进行热交换又能使发电机组结构紧凑;当柴油机作为船用发动机使用时,采用高温冷却水结构与低温冷却水结构的串联方式,由海水或河水对内部循环水进行冷却,即能满足整机运作的冷却要求,又能提高热机效率,两种不同冷却循环方式的转换,使得柴油机通用性得到增强。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船用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普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普什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1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