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光互补空气制水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2047.0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0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银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28 | 分类号: | E03B3/28;E03B11/00;H02N6/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姚娟英 |
地址: | 31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光 互补 空气 水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制水系统,特别是一种利用风光互补进行空气制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全世界都面临着淡水资源缺乏的危机,虽然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分,但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为了充分利用空气中含有的淡水资源,人们发明了各种制水装置,用来从空气中吸取水分凝结成水。如申请号为200680041006.7(公开号为CN 101304950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大气水分制水的太阳能制水器,它利用太阳对加热围场中的空气加热,形成的上升气流用来驱动风力涡轮机,风力涡轮机用于驱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制冷系统把水收集装置的冷凝表面冷却到空气露点或空气露点以下,从而把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在冷凝表面上后加以收集。该发明的优点是把太阳能作为整个制水系统的能量源,制水过程清洁环保。不足之处是,该制水系统受天气等因素的制约较大,阴雨天气不能发挥作用,而且该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程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同样节能环保、取水成本低,且受天气制约因素较小的风光互补空气制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风光互补空气制水系统包括电源供给装置、制冷装置和水收集装置,其中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和位于水收集装置之上的冷凝器,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形成一封闭制冷内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供给装置由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组成,该风力发电机和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分别通过控制器与所述的压缩机相连。
所述的制冷装置还可以包括串装在压缩机和冷凝器之间的管道上的温控自动节流阀和固定在所述的冷凝器管壁外壁上的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触点串接在温控自动节流阀的控制回路中。采用本方案后,根据冷凝器管道外表面的温度反馈,可以控制温控自动节流阀阀口的开启大小,进而对制冷机系统的流量进行反馈调节以达到稳定制冷制水。
该实用新型的水收集装置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冷凝器下方的漏斗和设置于所述的漏斗下方的蓄水池,所述的蓄水池的侧壁的上部设置有溢流口,侧壁的下部设置有排污口,侧壁的中部开有放水口。当空气制水系统工作时,冷凝器管道外壁凝结而成的水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滴入漏斗中,进而滴入蓄水池中。当蓄水池中的水收集到一定程度时,水能通过蓄水池的侧壁的上部的溢流口自动溢出;而需要净化蓄水池水质时,可以借助于蓄水池侧壁下部的排污口进行排污。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放水口连接有一水质净化装置,蓄水池中的水经该水质净化装置处理后能达到直饮水标准,可解决日常饮用水来源,缓解缺水地区供水紧张的局面。
在上述方案中,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蓄水池内设置有一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的触点串接在上述压缩机的电源回路中。使用过程中可根据蓄水池内水位的高低来控制压缩机的开关,以达到自动可控节能的目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采用风力发电机和太阳能电池板联合对制冷装置中的压缩机进行供电,这种风光互补的方式大大降低了空气制水系统对天气的依赖性,并且整个取水过程节能环保,工作噪声小,长期取水成本低;另外,在制冷装置和水收集装置中均采用了传感器,使得该实用新型的自动化控制程度高,使用起来更加可控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该风光互补空气制水系统包括电源供给装置、制冷装置和水收集装置三个子系统,其中,制冷装置包括压缩机4和位于水收集装置之上的冷凝器7;压缩机4和冷凝器7通过管道形成封闭的内循环;电源供给装置由风力发电机1和太阳能电池板2组成,利用风光互补的方式进行供电,由风力发电机1和太阳能电池板2产生的电能经配电箱3内的控制器调控以后带动制冷装置中的压缩机4运行。
在本实施例中,配电箱3中也可以配置蓄电池,太阳能电池板2通过控制器与蓄电池相连,这样用不完的电能可以储存在蓄电池中,控制器可以选用常规产品,它的一部分功能相当于充电器的功能,给蓄电池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银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银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20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儿斜颈矫形围领
- 下一篇:胫骨假关节承重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