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光栅的波长双向调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1657.9 | 申请日: | 2010-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2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至境;沈启舜;李红根;刘金梅;殷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2B26/00 | 分类号: | G02B26/00;G02B6/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光栅 波长 双向 调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的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光纤光栅的波长双向调谐装置。
背景技术
普通的光纤光栅FBG(Fiber Bragg grating)的制作是通过紫外激光照射光纤芯层来形成被照射光纤的折射率调制,则这部分被照射光纤将形成光纤光栅。当光波通过光纤光栅时,处于光纤光栅反射波长内的光将被反射,其他光则被透射,从而实现滤波作用。通过控制施加在光纤光栅上的应变和温度,可以实现其波长和带宽的调谐。光纤光栅的调谐特性可以应用于可调谐激光器、可调谐滤波器、可调谐色散补偿器和增益平坦器等,并可应用于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中。
应变调谐是通过在光纤光栅轴向施加应力使光栅的周期和折射率改变,从而实现光纤光栅的波长调谐。现阶段的可调谐光纤光栅结构基本以应力调谐结构为主。
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日本东京大学的Mokatar M.R.等人在Electronics Letters,2003,39(6):509~511(2003年的《电子快报》39卷第6期的509~511页)上公开了一种FiberBragg grating compression-tuned over 110nm(压缩可调范围超过110nm的光纤布拉格光栅),该技术利用弯曲梁对粘贴在其表面的光纤光栅进行应力调谐,获得了110nm的调谐范围,但是它只能实现波长往短波长单方向调谐。为了覆盖主要的通信波段,光纤光栅在未加应力时的反射波长应处于长波段(L波段),这增加了此光纤光栅的制作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纤光栅的波长双向调谐装置,可以同时实现光纤光栅的压缩和拉伸,在同一结构中光纤光栅往长、短两个波长方向调谐,成本低,装置简单且易于制作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上夹板、下夹板、高度调节器和夹具,其中:底板位于上夹板和下夹板之间,上夹板和下夹板固定相连,高度调节器设置于上夹板上,高度调节器和夹具相连,夹具夹持于底板的中部。
所述的高度调节器是活动螺丝或者螺旋测微器中的一种。
所述的底板的上表面中间位置上设有横槽,横槽的横截面是V形,横槽的长度和底板的长度一致,横槽的深度为底板厚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的底板的厚度为0.8~2.5mm,弹性模量为200~400GPa。
所述的横槽的两端设有紫外固化胶。
所述的下夹板的顶部和上夹板的底部的两端分别设有凸起块。
所述的上夹板和下夹板的凸起块上分别设有楔形槽,底板的两端位于楔形槽内。
所述的上夹板的顶部的端点和顶部的中间设有螺丝通孔,下夹板的底部的端点设有螺丝通孔。
所述的高度调节器的一端设有环形槽。
所述的夹具的顶部设有连接孔,侧面设有插销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FBG放置于横槽的底部,光栅刻蚀部分放置于横槽的中间位置,当旋转高度调节器带动夹具使底板往上弯曲时,此时为拉伸FBG;当旋转高度调节器带动夹具使底板往下弯曲时,此时为压缩FBG。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实现同一结构中光纤光栅往长、短两个波长方向调谐,成本低,装置简单且易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活动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波长调谐图;
图6是实施例2的波长调谐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板1、上夹板2、下夹板3、高度调节器4和夹具5,其中:底板1位于上夹板2和下夹板3之间,上夹板2和下夹板3固定相连,高度调节器4设置于上夹板2上,高度调节器4和夹具5相连,夹具5夹持于底板1的中部。
本实施例中高度调节器4是活动螺丝,也可以用螺旋测微器替代,使用螺旋测微器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底板1的弯曲形变量,进而可以更好地控制光纤光栅的调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16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地膜加强复合装置
- 下一篇:菠萝带芽叶片扦插育苗的培育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