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轴板加工自动线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1073.1 | 申请日: | 2010-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5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23 |
| 发明(设计)人: | 秦学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东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P23/06 | 分类号: | B23P23/06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51 | 代理人: | 王敏 |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轴板 加工 自动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辊加工领域,特指一种由C++语言控制,针对空型板或带轴板加工自动化流水线生产设备的加工自动线。
背景技术
目前,加工板辊多是先要上普通车床车外圆,车止口,然后手工焊接堵头,而后再上车床上加工外型,车圆弧,打中心孔等,工序烦琐,加之大都为手工加工,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增加了加工周期,更是无形中增加了加工成本,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C++程序控制实现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的带轴板加工自动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带轴板加工自动线包括:中央控制系统、分机单处理系统、生产设备线和天车,所述中央控制系统与分机单处理系统和天车相连接,所述分机单处理系统连接于生产设备线,所述生产设备线由板架和数控机床组合而成,所述天车架设于生产设备线上方。
所述生产设备线的数控机床由数控双头粗车机床、数控双头镗管机床、数控双头车孔机床、数控双头焊接机床、数控双头车轴机床或其他数控机床组成,其中,各数控机床的滑台进刀系统采用步进电机控制。
所述生产设备线的板架包括:上板架、中转出板架、中转入板架和成品板架。
所述分机单处理系统中的各单元处理系统与生产设备线中的各机数控床对应连接,其各单处理器采用自交流互同电机。
所述天车采用五轴联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用工量;天车的协调动作,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分机单处理系统,使得各数控机床可单机运行,不会因中央控制系统或单机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运行,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作,加之,各机床均为数控机床,加工精度高,更保证了整条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要求,从而达到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加工周期,亦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设备分布流程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生产设备线的个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带轴板加工自动线,其中央控制系统(1)与分机单处理系统(2)和天车(4)相连接,分机单处理系统(2)连接于生产设备线(3),生产设备线(3)由板架和数控机床(32)组合而成,天车(4)架设于生产设备线(3)上方。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带轴板加工自动线,其生产设备线(3)的数控机床(32)由数控双头粗车机床(321)、数控双头镗管机床(322)、数控双头车孔机床(323)、数控双头焊接机床(324)、数控双头车轴机床(325)或其他数控机床组成,其中,各数控机床(32)的滑台进刀系统采用步进电机控制。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带轴板加工自动线,其生产设备线(3)的板架包括:上板架、中转出板架、中转入板架和成品板架。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带轴板加工自动线,其分机单处理系统(2)中的各单元处理系统与生产设备线(3)中的各机数控床(32)对应连接,其各单处理器采用自交流互同电机。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带轴板加工自动线,其天车(4)采用五轴联动。
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带轴板加工自动线,通过中央控制系统(1)将预设操作指令,相应作用到分机单处理系统(2)中的各单元处理系统,再通过各单元处理系统,将对应的数据指令传输到生产设备线(3)中相应数控机床(32)上,实现各个工艺环节的加工,与此同时,天车(4)根据中央控制系统(1)发出的指令同时辅助动作于相应数控机床(32),贯穿全线,使得板辊能准确地进入下一个工艺环节。此外,所述板架为带轴板加工自动线中的辅助承载架,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增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大大降低了用工量;天车(4)的协调动作,使得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分机单处理系统(2),使得各数控机床(32)可单机运行,不会因中央控制系统(1)或单机故障而影响整个系统运行,保证了生产线的正常运作,加之,各机床均为数控机床(32),加工精度高,更保证了整条生产流水线的自动化要求,从而达到节省人力,减轻劳动强度,缩短加工周期,亦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东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东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1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动车的转向盘、手刹、变速杆头、扶手、拉手
- 下一篇:一种恒流量控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