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包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31009.3 | 申请日: | 2010-0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4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茅东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茅东红 |
| 主分类号: | A45C9/00 | 分类号: | A45C9/00;A45C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民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包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多功能包。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专利号为CN200620066878.6名称为《一种新型多功能包》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结构,其结构包括主体,该主体包括中间片体以及左、右片体,在左、右片体的下表面的两端设置有被粘贴体和粘贴体布,在左、右片体的中端分别设置有呈三角状的对折线。当主体成展开状态,则该主体可以作为垫布使用;当沿着第五单元以及第八单元上折叠痕迹向内折叠,使得第五、八单元折叠成三角状,该三角状置于中间片体上的第二单元上表面,使得以中间片体上的第二单元为箱体的底面,其他单元为边缘而构成一个箱体。在箱体的上部设置有箱盖,则可以作为手提包使用。因此,该新型多功能包可具有手提包和垫布的双重功能。因在使用时又可手提又可背包用,使该新型多功能包具有携带方便的效果,同时也可以装儿童各种玩具。但其缺点是,设计结构不合理,强度较小,不能竖折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牢固、制作方便、能竖向折叠且能作包又能当拉圾筒使用的多功能包。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多功能包,包括有包外层和包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外层是由四片能竖向站立的片件组成,所述片件的竖向侧边通过缝接而依次连接成一体,所述包内层为布袋,该布袋在位于包外层开口处的侧面通过缝接与对应片件的内壁连接在一起。
作为改进,所述片件是有布片和弹性金属丝组成,所述弹性金属丝被缝置于布片的环形周边中,所述弹性金属丝为钢丝。这样既制作方便,又能竖向站立,结构轻巧而牢固。
再改进,所述包内层的开口延伸出包外层的上端开口,并在包内层的开口处设置有可缩口的收紧带。这种设计能使包内层的布袋开口很方便封住,并且打开也很方便。
再改进,所述布袋的底部为具有防止水从袋底中漏出的防水布。这样当包作垃圾筒使用时,能又效地避免脏水从包的底部流出。
再改进,所述包外层在相对两片片件的底部之间连接有能对布袋底部起承重作用的承重带。这样能使包内层装重物时,也不会从布袋底部凸出,从而使携带更方便,结构更牢固。
再改进,所述包外层的开口处设置有可脱卸的背带,既可以手提,也可以背着携带,从而进一步方便了携带。
再改进,所述片件在外侧面等高位置缝置有可加强包外层强度的加强带,所述背带的两端通过吊环与设置于加强带位置的片件上挂钩连接在一起,这样设计当背带不需要时,可以将背带脱去,从而使使用更方便、灵活。
再改进,所述包外层在相对两片片件的外侧面中部竖向缝接有加固带,所述加固带的上端与横向设置的加强带相连接,而其下端延伸至片件的底边上,以进一步加强包的整体牢度。
再改进,所述背带配备有可钩挂于夹缝或薄板上的挂钩架,在没有挂钩的地点,本包通过挂钩架仍能挂于有夹缝或薄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包外层是由四片能竖向站立的片件组成,所述片件的竖向侧边通过缝接而依次连接成一体,所述包内层为布袋,该布袋在位于包外层开口处的侧面通过缝接与对应片件的内壁连接在一起。其优点在于片件通过缝制连接在一起,所以结构牢固,并且制作方便,同时又能竖向折叠,携带体积小;还有本包能作垃圾筒使用,倒垃圾时可以将包内层的布袋全部倒翻拉出,使用十分方便;因此本包不仅可以折叠而体积小,而且既能作包,又能当垃圾筒,并且折叠时又能作垫板使用,所以是一种很实用的多功能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翻面图;
图3是图1中布袋伸出包外层开口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将布袋从包外层的开口中全部倒翻出的立体图;
图5是图3中竖向的剖面图;
图6是图1中竖向的剖面图;
图7是图1中片件的分解图;
图8是图1叠后的立体图;
图9是本包的挂钩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茅东红,未经茅东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1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