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雷电冲击电压截波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30604.5 | 申请日: | 2010-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8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霖;郝忠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9/04 | 分类号: | H02M9/04;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1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电 冲击 电压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雷电冲击电压截波发生装置,属于高电压试验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冲击电压发生装置是一种产生脉冲波的高电压发生装置。通常它被用于研究电力设备遭受雷击时和操作过电压时的绝缘性能。所以对于冲击电压发生装置,要求不仅能产生出现在电力设备上的雷电波形,还能产生操作过电压波形。冲击电压的破坏作用不仅决定于幅值,还与波前陡度有关。有些设备还要采用截波来进行试验。截波又称截断波,截断时的陡度很大,对电气设备的匝间绝缘威胁很大,所以像电力变压器等设备出厂前要进行截波试验。产生截波的原理很简单,试品并联一截断间隙,并按预定放电电压调节间隙距离,冲击电压发生器向试品送去一全波,由于间隙动作,作用到试品上时已成为一截波。但是截断的时间不易控制,尤其是要得到2μs~3μs的截波是不可能的。
目前,在高电压试验领域中开发出此类装置很少,且存在着截波截断时间不易控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高电压截断波不可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雷电冲击电压截波发生装置,以提高对高电压试验中的雷电冲击电压截波试验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包括采用有针孔的球间隙,冲击电压发生器、截波的截断回路和时延电缆组成。本实用新型冲击电压发生器不需要另调波形,球隙放电是可控的,截断可发生在波前或波后的任意部位,利用时延电缆的长度来调整截波的截断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也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例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雷电冲击电压截波发生装置至少包括:冲击电压发生器、可控球隙G、闸流管V、电容C、电阻R、时延电缆L。
可控球隙G的下球是带针孔的,其结构原理和冲击电压发生器的点火球隙一样。球隙距离调整到在作用电压下不自动放电,而当针端出现小火花时即放电。点火装置是由电容C,电阻R和闸流管V构成。电容C由一直流电源充电至U0,此时电阻R处于零地位,闸流管V起开关作用,平时它不导通,电容C不能放电,当闸流管V栅极出现一正脉冲时,它就导通。电容C向电阻R放电,针端和球皮间出现电位差,于是出现小火花。正当冲击电压作用到分压电阻上时,在接地端附近输出一小脉冲电压经时延电缆L送到闸流管V栅极,引起闸流管V 导通。截断时间决定于时延回路的时延。其中包括时延电缆L的时延,闸流管点燃的时延,针孔间隙放电的时延和主间隙截断的时延。时延电缆L是控制截断时间的主要元件,改变时延电缆L的长度,可以调节截断时间。
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与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为依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06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