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9398.6 | 申请日: | 2010-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房苏清;王祥会;焦玉霞;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城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
主分类号: | C12M1/107 | 分类号: | C12M1/107;C02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2735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衡 产气型户用 沼气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收集发酵气体的酶学或微生物学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我国农村正推行沼气新能源的利用,沼气池是产生沼气的装置。但是,我国目前推广应用的沼气池,普遍存在容易漏水漏气,发酵池内容易结壳和清渣出料比较困难。为此,多数地方的用户为了减少大清渣换料的麻烦,往往不愿意投放稿秆、杂草原料。一般用户的人畜粪便更是极为有限,发酵原料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产气率低、产气量少。虽然建有沼气池,还解决不了用户生活燃料严重短缺的问题。据沼气资源调查结果可知,农村沼气资源最主要是农作物稿秆和杂草。只有充分利用这类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资源,才能解决农村生活燃料严重短缺的问题。
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764785,公开日为2006年3月15日的实用新型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沼气池”,该实用新型包括:产气池、入料口、出料口,在产气池上方固定联接有塑料顶罩,在塑料顶罩上表面压覆有罩网,塑料顶罩顶部开有输气口。该实用新型成本低,易施工,能保持较好的采光和气压,使用效果好。但是,该实用新型由于曝露在底面之上,其保温效果和封闭效果差、不稳定,从而造成产气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沼气池保温差、产气不稳定等不足,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产气稳定的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包括由发酵池壁围成的发酵池和发酵池顶端设置的盖板,以及发酵池两侧分别设置的进料管和出料管,发酵池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出料口,所述的盖板设置有外盖板和内盖板,二者之间则连接设置有外筒壁,所述的外盖板设置为与地面齐平。
所述外筒壁的深度设置为40-60厘米。
所述外盖板和内盖板的边缘均设置为斜面,相应的外筒壁的顶端和发酵池壁的顶端也均设置为与外盖板和内盖板相配套的斜面。
所述外筒壁上段的外围还设置有保温层。
所述发酵池的底端还设置有基座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通过本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可以使沼气池保持较好的气密性和保温性,在冬季较冷的时间可以维持恒温,保证了产气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盖板,2-外筒壁,3-内盖板,4-保温层,5-发酵池壁,6-基座层,7-底部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包括由发酵池壁5围成的发酵池和、发酵池顶端设置的盖板,以及发酵池两侧分别设置的进料管和出料管,发酵池底部还设置有底部出料口7,所述的盖板设置有外盖板1和内盖板3,二者之间连接设置有外筒壁2,所述的外盖板1设置为与地面齐平。所述外筒壁2的深度设置为40-60厘米,优选的设置为50厘米。这样设置,本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整体深度增加了50厘米,可以提高气密性和温度,提高了发酵产气的效果。
所述外盖板1和内盖板3的边缘均设置为斜面,相应的外筒壁2的顶端和发酵池壁5的顶端也均设置为与外盖板1和内盖板3相配套的斜面。这样设置,可以提高了本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的气密性,进一步提高了发酵产气的效果。
所述外筒壁2上段的外围还设置有保温层4。保温层可以选用聚苯颗粒材料进行填充,增加保温效果。
所述发酵池的底端还设置有基座层6。即在土质不好的地方建设时,需要用石块和沙子和混凝土进行施工,建造一基座层6。这样设置,以增强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总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温效果好、产气稳定的均衡产气型户用沼气池。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城市农村能源办公室,未经邹城市农村能源办公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9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