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0.1mm以下超薄圆筒体的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26954.4 | 申请日: | 201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1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江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简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0.1 mm 以下 超薄 圆筒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0.1mm以下超薄圆筒体的模具。
背景技术:
由于当前打印机、复印机打印要求越来越高速化,所以要求所使用的定影部材基材热效率、耐久性和稳定性都要非常高,在这种条件下,只有超薄圆筒不锈钢管膜才能满足使用要求。
对于现有技术的深拉捋加工模具,人们都是随意确定其入模角度和加工率,导致常常出现废品,经实现研究,为了得到捋加工产生的超薄圆筒不锈钢管膜,入模角度和捋加工率的范围是重要的要因。入模角度大于9.5度的话,会对薄片圆筒产生过大的剪断力,并破断。相反入模角度太小的话,对圆筒躯干的冲模的挤压力变大,有利于防止薄片圆筒的破断,但是入模角度不足5.0度的话,因为薄片圆筒与冲模接触面积过大,会发生烘烤。并且,垂直在冲床表面的力过剩地起作用,冲床和圆筒难以分离。甚至发生对冲模的圆周方向的弹性膨胀,厚度控制困难。
另外,捋加工生产厚度为0.1mm以下超薄圆筒不锈钢管膜的时候,因为冲模和冲头的缝隙小,不锈钢圆筒的最终加工率超过30%的话,由于不锈钢的加工硬化的影响,引起在塑模和冲床上圆周方向的应力过大,影响到直径变形,并且由于不锈钢的加工集合组织的扩大,容易发生变形不均匀。并且,加工率超过30%的话,成型时的最大荷重超过圆筒的破断加重,加工过程中圆筒破断。
加工率不足10%的时候,表面粗糙度增高。并且,变成非常多段的加工,生产性方面也变得不利。而且,厚度为0.1mm以下的不锈钢圆筒捋加工成型加工的时候,若所涂抹润滑剂其粘度在40℃时小于150mm2/sec的话,摩擦力变小,变形荷重(冲头荷重和摩擦力的差)可以减小,变得有利于薄片圆筒的成型,但是冲模和不锈钢圆筒之间的边界润滑膜破损,发生烘烤,容易引起圆筒的切断。相反,粘度超过600mm2/sec的话,因为是薄片,对圆筒的润滑剂的挤压大,表面明显地变得粗糙,变得连续捋加工难以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废品率小、加工精度高的生产0.1mm以下超薄圆筒体模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产0.1mm以下超薄圆筒体的模具,包括有模具架、冲头和冲模,所述冲模为多级拉伸捋加工冲模,其入模角度设置在5.0度~9.5度的范围,捋加工率为10%~30%。
在捋加工时在工件和冲模上涂抹40℃时粘度为150~600mm2/sec的润滑剂。
捋加工的加工速度控制在10~1000mm/sec的范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通过控制入模角度和捋加工率,从而有效防止加工过程工件出现的破断、烘烤现象,以及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模具中的冲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入模角度和厚度变动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的生产0.1mm以下超薄圆筒体的模具,包括有模具架1、冲头2和冲模3,所述冲模3为多级拉伸捋加工冲模,其入模角度设置在5.0度~9.5度的范围,捋加工率为10%~30%。
捋加工时在工件和冲模上涂抹40℃时粘度为150~600mm2/sec的润滑剂。
捋加工厚度为0.1mm以下的不锈钢圆筒,成型加工的时候,加工速度在10~1000mm/sec的范围内进行较为适合。加工速度超过1000mm/sec的话,供给圆筒表面的润滑剂十足,容易发生烘烤。另一方面,加工速度不足10mm/sec的话,由于加工时受冲模和冲头的振動影响,变形不均匀,圆筒的轴方向的厚度变得不均。
并且,适合把根据捋加工法制造的厚度为0.1mm以下的不锈钢圆筒,作为电子写真装置用定影部材的基材使用。由捋加工得到的厚度0.1mm以下的无缝不锈钢管,在热効率、强度、稳定性方面,作为电子写真装置用定影部材的基材最合适。也就是说,电子写真装置的定影装置,纪录纸上的未定影碳粉用压力和加热进行热处理,定影在纸上。但是定影用部材薄片化的话,缩短需要加热的升温时间,减去预备加热等,可以相对地节省能源对应。
现用板厚0.3mm的SUS304不锈钢板,根据3次的拉深和4次的捋加工,尝试0.05mm的超薄片圆筒的制造。
首先,把SUS不锈钢板(韧化材)在直径145mm的圆盘上打穿,使得每一次的深拉圆比为1.3,根据2段的深拉圆加工,加工成直径为60mm,长为70mm的帽状圆筒(切除了在深拉圆时的边缘部产生的多余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江,未经刘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69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