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换热管外保护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25724.6 | 申请日: | 2010-03-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0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0 |
| 发明(设计)人: | 董梁生;孙肖峰;于静;邵文霞;左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市压力容器厂 |
| 主分类号: | F16L5/00 | 分类号: | F16L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22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换热管外保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上用于保护换热管管壁的换热管外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强环境的治理,特别是针对大气的保护,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正逐步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火电厂的审批,大力推广洁净能源,比如核电、风电及太阳能等,其中核电在我国正在大量建设。大家都知道,核电厂因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一般都建设在沿海地区,利用海水来满足核电厂的需要。这就要求介质是海水的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防腐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核电厂所需要的管壳式闭式冷却水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材质均为钛管(或为316L不锈钢管),为节省材料、提高换热效率,一般钛管的壁厚为0.5~0.7mm(不锈钢为0.9~1mm),管壁较薄。如果换热器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还按以往换热管为碳钢管(管壁一般为2mm)的经验进行设计,则换热器在运行产生振动的情况下,换热管会因与支撑板产生碰撞很快产生破裂,设备使用寿命会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管壁较薄的换热管因与支撑板发生碰撞而发生的破裂,从而大大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换热管外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外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换热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换热管之间设置有环形的保护套,保护套前后两端位于通孔外且径向延伸有凸台;通孔与保护套紧密接触,保护套与换热管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外保护装置,所述保护套后部为设置有若干齿的齿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换热管外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后部的齿形结构均匀设置有二、三或四个齿。
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外保护装置,所述保护套的材料为聚丙烯、尼龙或聚四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较大型管壳式换热器,在换热管管壁较薄的情况下,防止换热管与支撑板发生碰撞,避免了换热管破裂,大大延长了设备的运行寿命,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凸台和齿形结构增加了保护套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节约了材料,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保护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保护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保护套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2保护套,3换热管,4通孔,5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换热管外保护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上设有通孔4,换热管3垂直穿过通孔4,支撑板1起到支撑的作用。通孔4与换热管3之间设置有环形的保护套2,保护套2前后两端位于通孔4外且径向延伸有凸台5。保护套2后部为设置有若干齿的齿形结构。可以均匀设置二、三或四个齿,一般采用均匀设置的四个齿。根据所选择的换热管3的外径和支撑板1的厚度,加工制造保护套2;根据保护套2的外径加工支撑板1的通孔4,保证通孔4的公差为±0.15mm,从而保证通孔4与保护套2紧密接触,保护套2与换热管3紧密接触。保护套2的材料根据换热管3内、外介质的设计温度选择,可采用聚丙烯、尼龙或聚四氟。根据换热管3外介质的流动方向,正确在支撑板1上安装保护套2,整圆周的凸台5安装在前面。最后将换热管3的装配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市压力容器厂,未经济南市压力容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57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