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硅油皮带轮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5682.6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6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文;刘际仁;王金波;郭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5/173 | 分类号: | F16F15/173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臧传进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油 皮带轮 减振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持续冷却的硅油皮带轮减振器。
背景技术
随着中重型柴油机功率提升及爆压提高,对柴油机曲轴扭振系统的减振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对减振器减振效果,特别是减振器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惯性轮匹配合适,硅油粘度一定的情况下,影响减振器减振效果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就是减振器的工作环境,其中主要是减振器的散热问题,目前的一般的硅油减振器很少有散热结构设计,即使有也是以增加散热片为主,没有实现减振器前后端面的空气对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可持续冷却的硅油皮带轮减振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皮带轮本体,其结构特点是在皮带轮本体的前端面径向内周设有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径向外周设有环形惯性块腔,环形惯性块腔中设有与其内腔形状相适应的惯性块,惯性块与环形惯性块腔内腔之间的间隙中注有硅油;在皮带轮本体的后端面设有环形散热槽,在皮带轮本体上设有连通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内腔与环形散热槽的离心散热孔。
所述的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上设有径向散热槽;所述的径向散热槽的数量为6-12条。
所述的离心散热孔的数量为6-12个。
所述的皮带轮本体后端面径向外周面设有多楔带槽。
所述的皮带轮本体后端面的外圈直径小于前端面的外圈直径。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采用一体式皮带轮减振器设计,不仅结构紧凑,还可以有效缩短柴油机长度,不仅满足降低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需求,还降低曲轴的最大应力,使整个曲轴系的扭转振幅减少,避免在发动机常用转速出现共振,有效降低整机噪声。由于在皮带轮本体上设有连通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内腔与环形散热槽的离心散热孔,实现减振器前后端面的空气对流,硅油皮带轮减振器可持续冷却,增强了硅油皮带轮减振器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了硅油皮带轮减振器的可靠性,延长了硅油皮带轮减振器的使用寿命。在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上设有径向散热槽,进一步提高了硅油皮带轮减振器的散热效果好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 B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该硅油皮带轮减振器包括皮带轮本体1,在皮带轮本体1的前端面径向内周设有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9、径向外周设有环形惯性块腔,环形惯性块腔由皮带轮本体1前端面上的环形凹槽及密封安装在环形凹槽上的前端盖板3组成,环形惯性块腔中设有与其内腔形状相适应的惯性块2,惯性块2与环形惯性块腔内腔之间的间隙中注有硅油7,该硅油7主要充注在惯性块2轴向两端。在皮带轮本体1的后端面外周部设有环形散热槽12,设置环形散热槽12,在满足皮带轮本体1受力的情况下,既减轻了零部件质量,又提高了其力学性能,同时也容易散热。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9内腔所对应的皮带轮本体1的后端面中心设有中心定位孔10,中心定位孔10周围设有曲轴螺栓连接孔5。为了增强减振器散热效果和可靠性,在皮带轮本体1上设有连通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9内腔与环形散热槽12的离心散热孔8,离心散热孔8的数量为6-12个;在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9上设有径向散热槽4,径向散热槽4的数量为6-12条。外接皮带轮定位止口9周围的皮带轮本体1的前端面上设有附加皮带轮螺栓连接孔6,皮带轮本体1后端面径向外周面设有多楔带槽11,可以通过多楔带有效地连接柴油机水泵,发电机和空调压缩机等功率附件带轮进行传动,皮带轮本体1后端面的外圈直径小于前端面的外圈直径,进一步提高该硅油皮带轮减振器的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曲轴通过连接螺栓与曲轴螺栓连接孔5连接,曲轴产生的扭振,利用皮带轮本体1、环形惯性块腔中的惯性块2及硅油7,在曲轴发生扭转时,皮带轮本体1和曲轴作同样的振动,而硅油7在较高频率下不能将扭转振动传递给具有大惯量的惯性块2,所以惯性块2以曲轴的平均角速度作匀速旋转。这样,惯性块2和皮带轮本体1之间发生相对运动,硅油便产生与振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在皮带轮本体1和前端盖板3上,抑制了曲轴的扭转振动,为此硅油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散掉,硅油温度过高,会严重影响硅油的使用寿命,为了及时把热量的散出,把硅油的温度降到合适的温度,本实用新型专利设计了离心散热孔8和径向散热槽4,实现了减振器的前后空气流动,特别是对于后端不仅有受到硅油温度影响还有多楔带和多楔带槽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的影响多楔带槽温度,所以这个地方空气流动性是非常重要的,以上设计可以实现硅油皮带轮减振器可持续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56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