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听诊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25064.1 | 申请日: | 2010-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1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 发明(设计)人: | 吴学田;吕秀云;耿爱花;孙义宝;李培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学田 |
| 主分类号: | A61B7/02 | 分类号: | A61B7/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江 |
| 地址: | 26104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听诊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听诊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常用的听诊器大多数为采用五十年代设计的老式单腔体构件的听诊器,由于其从听诊头至传声杆的传声道无左右之分,故传音不够清晰;虽然现在市面上也有的听诊器采用完全分离的两根胶管来连接听诊头与传声杆,但由于两根胶管在听诊头交汇相互磨擦产生噪声仍影响了传音,并且听诊头的结构较为单一,通过震动膜将听诊头中气体拨动的声音直接传到胶管中,杂音较多且由于外界的干扰,使医生对通过听诊器听到的声音无法进行病理判断,有可能出现误诊或错诊,造成医疗事故,增加病人身体的痛苦和经济上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传音清晰、灵敏度高并且使医生能够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的一种听诊器听诊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听诊器,包括耳塞、传声杆、传声胶管和听诊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听诊头包括震膜、集音罩、密封片和连接头,所述震膜套装在集音罩的一侧,用密封片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设置集音罩的另一侧,所述集音罩上设有传声通道,所述连接头内设有集音腔室,所述传声通道与集音腔室连通。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传声通道设置在集音罩的中心位置。
所述集音罩截面为C形,所述震膜套装在C形的集音罩开口的一侧。
所述密封片是由截面为U形的连续的闭合环构成。
所述连接头上设有连接口。
所述传声胶管的一端连接传声杆,传声胶管的另一端连接听诊接头,所述听诊接头与连接口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通过两个传声胶管分成两个相互独立的密闭通道,使其分别与作用两个耳塞连通,提高了传音清晰度和灵敏度,接入听诊头一端的固定连接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胶管交汇处摩擦产生的干扰,听诊头内震膜的震动使得听诊头中气体产生振动,通过传声通道和集音腔室使得震动更加明显、统一,然后分别传输到传声胶管中,使得在就诊使用时,传音更加清晰、灵敏度更高。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听诊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听诊头的剖视图。
图中:
1-耳塞,2-传声杆,3-弹簧片,4-卡子,5-传声胶管,6-传声胶管,7-听诊接头,8-连接口,9-连接头,10-震膜,11-密封片,12-集音腔室,13-集音罩,14-传声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听诊器,包括左右两个耳塞1、左右两个传声杆2和听诊头,左右两个传声杆2之间连接有弹簧片3,左右两个传声杆2与听诊头之间分别通过传声胶管5和传声胶管6连通,传声胶管5和传声胶管6通过卡子4固定,所述听诊头包括震膜10、集音罩13、密封片11和连接头9,所述震膜10套装在集音罩13的一侧,用密封片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头9设置集音罩13的另一侧,所述集音罩13上设有传声通道14,所述传声通道14设置在集音罩13的中心位置,所述连接头9内设有集音腔室12,所述传声通道14与集音腔室12连通,所述集音罩13截面为C形,所述震膜10套装在C形的集音罩13开口的一侧,所述密封片11是由截面为U形的连续的闭合环构成,所述连接头9上设有连接口8,所述传声胶管5和传声胶管6的一端连接传声杆2,传声胶管5和传声胶管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听诊接头7,所述听诊接头7与连接口8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学田,未经吴学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50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