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锅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23476.1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6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郑宗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宗标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C9/06;F23D14/02;F23D14/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27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锅炉。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燃煤锅炉逐渐被燃气、燃油锅炉替代。但不管是燃气还是燃油锅炉,一个简单的常识就是燃烧的时候燃料与空气混合越充分,就越能得到较高的热效率,同时也降低尾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现有的燃气和燃油锅炉其结构原理都是在燃料从喷嘴喷出的一瞬间才与空气混合并产生燃烧,由于混合时间短混合不充分,燃料得不到充分利用,热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气与空气混合充分、燃烧效果好、热效率高、尾气排放少的燃气锅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上端的排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内胆,内胆为管状结构,内胆的上端与排气管连通,内胆的下端安装有燃气炉,内胆的内腔中倾斜设置有多根平行排列的热管;所述燃气炉包括带有喷气嘴的灶头、燃气混合室、连接在燃气混合室上的总进气管,所述燃气混合室为碗状,燃气混合室的上端安装有灶头,燃气混合室的下端与总进气管连通;灶头的四周带有向上延伸的侧壁,侧壁的顶端带有向灶头中心沿伸的台阶,灶头的中间通过连接柱固定连接有阻挡板,阻挡板的直径大于连接柱的直径。
所述连接柱为空心圆桶状,灶头上带有喷气嘴,连接柱上端所连接的阻挡板上带有通孔,其孔径小于连接柱的内径。
所述排气管的管壁上带有通风孔,排气管通过回气管连接到总进气管,回气管上设置有引风机。
所述排气管的上方设置有尾气回收罩,尾气回收罩上插装有回气管,回气管上设置有引风机,回气管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混气装置和气流调节装置;所述混气装置包括混气外壳、插装在混气外壳上的燃气管,所述燃气管与设置在混气外壳中的喷气管固定连接并连通,喷气管位于混气外壳内腔的轴线上,喷气管的管壁上设置有喷气微孔,喷气管的末端封闭并固定连接有扰流板,所述扰流板是均匀分布在喷气管末端外壁上的多个扇叶片,各扇叶片的外沿均向同一方向扭转1—45度角;所述气流调节装置包括圆管状的调节器外壳、套装在调节器外壳内腔中的调节阀芯,调节阀芯为圆管状,调节器外壳和调节阀芯均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带有端盖,调节器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外壳出气口,调节阀芯的侧壁上设置有阀芯出气口,调节阀芯的端盖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铰轴,铰轴的一端穿过调节器外壳的端盖固定连接有调节手柄;混气装置的输入端与回气管连接,混气装置的输出端与调节器外壳的开放端固定连接,外壳出气口上连接总进气管。
在炉体与内胆之间的夹层中设置有弯管,弯管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两热管端部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该燃气锅炉采用混合气体燃烧,燃气和空气在进入总进气管之后就产生充分混合,在燃气炉中又发生激烈碰撞,喷出的混合气体产生燃烧,热效率高;燃烧产生的少量尾气又通过引风机导入到总进气管再次参与燃烧,可以大幅度降低尾气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纵向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纵向剖视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图7是燃气炉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燃气炉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燃气炉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混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C-C剖视图;
图12是气流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燃气锅炉包括炉体1和设置在炉体1上端的排气管2。所述炉体1内设置有内胆3,内胆3为管状结构,可以是方管结构也可以是圆管结构。炉体1与内胆3之间的夹层形成水套结构。内胆3的上端与排气管2连通,内胆3的下端安装有燃气炉4,内胆3的内腔中倾斜设置有多根平行排列的热管5,热管5的两端与水套连通。在一个炉体1中可以设置一个内胆3,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或者多个内胆3。两个或者多个内胆3可以是上下叠加在一起,也可以并列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宗标,未经郑宗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34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