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支架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23435.2 | 申请日: | 201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05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国;瞿尚胜;郑伟;赵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 |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排气 歧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排气歧管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法规对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为了达到排放标准,节约成本,目前越来越多的汽车发动机开始采用不锈钢排气歧管。由于不锈钢排气歧管与铸铁排气歧管相比,壁更薄而且是通过冲压、焊接而成,并且排气歧管的位置处于热端,受力复杂,所以为了保证排气歧管的强度,防止排气歧管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断裂,往往需要给排气歧管设计支架,对其进行支撑和定位。
目前,在发动机上所使用的排气歧管支架往往是采用铸造或冲压成型件,支架本身具有较强的刚度。比较常见的如图1所示,排气歧管支架4是一个L型冲压成型块,装配时L型的歧管支架4一端与排气歧管法兰3相连,另一端与发动机部件2相连。这种L型支架结构由于刚度强,容易对排气歧管产生过度的约束,导致支架在X方向和Y方向都具有较强的刚度,使排气歧管在产生热应力最大的X方向的应力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排气歧管存在开裂的风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发动机排气歧管支架,在保证对排气歧管进行有效支撑的同时,减小支架对其的约束,方便其热应力的释放。
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支架,其连接在发动机部件和排气歧管法兰之间,用于支撑排气歧管。所述支架以中间一竖直块为支撑部,在支撑部两面分别连接与发动机部件相连的第一连接平面和与排气歧管法兰相连的第二连接平面。第二连接平面连接在支撑部的下端,与支撑部成L型,第一连接平面连接在支撑部的上侧边,也与支撑部成L型,并且两连接平面相互错开并基本呈垂直关系,使整个支架形成Z字形结构。在两连接平面上还分别开有用于与发动机部件和排气歧管法兰连接的条形孔,两连接平面上条形孔的长度走向互为垂直。
装配时,通过螺栓穿过条形孔将支架的第一连接平面与排气歧管法兰相连,第一连接平面与发动机部件(如缸体或其他固定部件)相连,这种连接方式简单、可靠。条形孔可以补偿Y、Z方向的尺寸偏差,可以调节装配误差,使装配更容易。Z字形结构既可以在某个方向上(如Y方向)保持加强的刚度,满足对排气歧管的支撑要求,又可以使排气歧管在另一个方向(如X方向)能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刚度相对较小,由此产生的热应力可以因排气歧管支架的弹性变形而得到释放,增强了排气歧管的可靠性,避免了排气歧管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热应力过大而发生开裂的问题。
进一步,为了避免排气歧管支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应力集中而发生开裂,所述排气歧管支架的支撑部、第一连接平面和第二连接平面三者是在一块整板上相互弯折而形成,并在折弯处均设计有圆角。
由此可见,经改进设计后的上述排气歧管支架既能对排气歧管起到支撑的作用,又不至于对排气歧管产生过度的约束,使排气歧管在X方向 由于受热变形产生的应力能得到释放,从而解决了排气歧管由于支架的刚度过高,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得不到有效释放而发生开裂的问题,提高了排气歧管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原排气歧管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歧管支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气歧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排气歧管支架,2、发动机部件,3、排气歧管法兰,4、原歧管支架,11、第一连接平面,12、第二连接平面,13、支撑部,14、条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和图3,本汽车发动机排气歧管支架1整体连接在发动机部件2和排气歧管法兰3之间,排气歧管支架1是由一整板通过弯折形成,其中间为一竖直块形成支撑部13,在支撑部13的两面分别弯折形成发动机部件2相连的第一连接平面11和与排气歧管法兰3相连的第二连接平面12,第二连接平面12位于支撑部13的下端,与支撑部13成L型,弯折处为圆角,第一连接平面11连接在支撑部13的上侧边,也与支撑部13成L型,弯折处也设计为圆角,并且两连接平面相互错开并呈垂直关系。同时在两连接平面上还分别开有条形孔14,两连接平面上条形孔14的长度走向互为垂直,分别与排气歧管法兰3与发动机部件2(如缸体或其他固定部件)连接。
从图3可以看出,排气歧管支架1整体呈Z字形结构,它既能满足对排气歧管的支撑要求,又能通过支撑部13的弹性变形,吸收排气歧管的热应力,改善排气歧管的受力情况。第一连接平面11和第二连接平面12分别位于排气歧管支架1的两端,并且在这两个连接面上的条形孔14沿不同的方向布置,可以调节Y方向和Z方向的尺寸。排气歧管支架1在折弯处设计的圆角可以避免排气歧管支架本身由于应力集中而发生开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34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缝钢管三辊斜轧定径设备
- 下一篇:保险箱锁具应急开启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