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3021.X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新民;王孝平;曲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山西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111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结点 绝缘 快速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检测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检测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板内大量纵、横分布的钢筋结点的绝缘性能的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施工中,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板内设有大量横纵向分布的钢筋,为了保证双块式无碴轨道的信号电路正常工作,要求将所有横纵向分布的钢筋结点作绝缘处理并使其电阻值达到2兆殴以上,因此这就需要在浇注道床板混凝土之前,对所有的钢筋结点逐一进行检测,发现超标结点立即整改。
目前对无碴轨道道床板内的钢筋结点进行绝缘检测采用的方法是用电阻表(摇表)逐一检测各结点,检测过程中一人负责摇表及读数,另一人负责将电阻表的一个测量端与一根纵向钢筋连接,再通过一人将电阻表的另一测量端与一根横向钢筋连接,从而检测出这两根钢筋结点处的绝缘程度是否满足要求,这种逐点检测的方法速度缓慢,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的问题;同时按照正常道床板施工进度(300m/d)计算,质检人员必须在2小时内完成46000多个钢筋结点的检测工作,由于时间和任务量的反比关系,一般无法做到逐一结点检测,只能在目检的基础上进行抽检,常出现不合格绝缘结点的漏检现象,对双块式无碴轨道的信号电路造成干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钢筋结点绝缘检测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且易出现钢筋结点漏检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包括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开关以及报警器串接而成的串联支路,串联支路的一端并联有若干根测量导线。当对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板内大量横纵向分布的钢筋进行绝缘检测时,将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的若干根测量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与测量导线数量相同的若干根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上,串联支路的另一端接在另一方向的钢筋上,这时即可对另一方向的某根钢筋上的所有结点进行检测,若报警器没有报警,即可确定这根钢筋上的所有结点均满足绝缘要求,实现了对每根钢筋上所有的结点一次检测的效果,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由于检测效率的提高即可节省大量的时间,从而对所有钢筋结点进行检测,避免了钢筋结点漏检现象的发生;若检测时报警器报警,则将测量导线取下,对其横向钢筋或纵向钢筋逐根检测,即可确定是哪个钢筋结点的绝缘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提高了检测效率的同时避免了钢筋结点漏检现象的发生。
测量导线的另一端均联接有夹钳,串联支路的另一端联接有夹钳,当使用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将测量导线另一端的夹钳和串联支路另一端的夹钳分别夹在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上进行检测,进一步提高了检测效率。
本实用新型利用所有钢筋结点不可能同时绝缘超标的特性对多个结点同时检测,而且通过报警器的报警功能解决了检测人员通过观察表盘进行读数存在费时的问题,减轻了劳动强度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有充足的时间完成钢筋结点进行检测,避免了钢筋结点易出现漏检现象的问题,主要用于RHEDA2000型双块式无碴轨道道床板中的钢筋结点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报警器,2-测量导线,3-夹钳,4-定值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包括电源、电流表、定值电阻4、开关以及报警器1串接而成的串联支路,串联支路的一端并联有若干根测量导线2。测量导线2的另一端均联接有夹钳3,串联支路的另一端联接有夹钳3。具体实施过程中,串联支路的一端并联有一组(20根)测量导线2,报警器1选用目前市场有售的以声音、光线、气压等形式发出报警的报警器;使用时,将钢筋结点绝缘快速检测装置置于放在工具轨上的小车,将小车移动到检测区域,然后将一组测量导线的夹钳3分别夹在一组(20根)纵向钢筋上,串联支路另一端的夹钳3依次夹在横向钢筋上进行检测,这样即可一次检测每根横向钢筋上的20个结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30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