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管滚压成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2849.3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3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虎;张凤华;孙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森凯(山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08 | 分类号: | B21D5/08;B21D43/00;B21D43/09;B21D21/00;B21D1/02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闫晓燕 |
地址: | 2562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管滚压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半管滚压成型机,属于换热器用半管夹套成型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化工设备生产厂家中,采用半管夹套换热,该换热方式换热面积大,工作介质与物料充分接触,且半管对壳体本身具有加强作用,这样同样换热面积的化工设备,壳体厚度可以减薄,节约金属材料。但是半管夹套半管的加工存在很大的困难,有的厂家采用整条钢管一分为二的方式,这样不但浪费了材料,而且分开的半管难于做成圆环状(扣在壳体外表面与其进行焊接),生产效率低。有的厂家采用带钢,利用一件凹模、一件凸模、液压缸,一次冲压成型,一种圆环一种模具,此法原始而又速度慢。针对以上缺陷,对生产工艺装备进行了改进,制造了高效连续半管滚压成型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点,而提供了一种高效率、低成本的半管滚压成型机的技术方案,利用本方案可以实现自动连续的半管加工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半管滚压成型机,,它包括带钢支撑架、机架,所述机架上依次安装有带钢导入装置和由相互配合的凹轮和凸轮组合的半管成型装置,所述半管成型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凹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凹轮上设置有环形半圆状凹槽,所述凸轮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圆状凹槽配合的环形半圆状突起。
上述带钢导入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至少两排导向轮,同排导向轮之间的距离与带钢的宽度相适应。其结构简单、导向效果好,能够防止带钢走向弯曲变形,保证连续自动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特点还有,上述相互配合的凹轮和凸轮组合有三对,所述凹轮上的环形半圆状凹槽的半径沿着带钢导入装置的传动的方向依次增大。依次经过三级滚压成型,加工效果好。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减速机,与减速机连接的中间凹轮轴,所述中间凹轮轴上安装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导向齿轮,所述导向齿轮与两侧凹轮轴上的从动齿轮啮合。传动方式简单、可靠,精度也高。
上述两排导向轮之间的机架上安装有开平滚子,位于带钢导入装置前的机架上安装有开平滚子。开平滚子的作用也是起到输送导向的作用。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相互配合的凹凸轮组合实现钢板的逐级滚压,自动成型为半管,其加工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现了高效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凹轮和凸轮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钢支撑架,2、机架,3、凹轮,4、半圆形凹槽,5、半圆形突起,6、导向轮,7、开平滚子,8、开平滚子,9、中间凹轮轴,10、主动齿轮,11、导向齿轮,12、导向齿轮,13、从动齿轮,14、从动齿轮,15、电机,16、减速机,17、带钢,18、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半管滚压成型机,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带钢支撑架1、机架2,所述机架2上依次安装有带钢导入装置和由相互配合的凹轮和凸轮组合的半管成型装置,所述半管成型装置中的至少一个凹轮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凹轮3上设置有环形半圆状凹槽4,所述凸轮18上设置有与所述半圆状凹槽4配合的环形半圆状突起5,半圆形凹槽4和半圆形突起5之间的间隙与带钢的厚度相适应。带钢导入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2上至少两排导向轮6,同排导向轮6之间的距离与带钢17的宽度相适应,两排导向轮6之间的机架2上安装有开平滚子8,位于带钢导入装置前的机架2上也安装有开平滚子7。其中,相互配合的凹轮和凸轮组合有三对,所述凹轮3上的环形半圆状凹槽4的半径沿着带钢导入装置的传动的方向依次增大。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5、摆线针轮减速机16,与减速机16连接的中间凹轮轴9,所述中间凹轮轴9上安装有主动齿轮10,所述主动齿轮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啮合导向齿轮11、12,所述导向齿轮11、12与两侧凹轮轴上的从动齿轮13、14啮合,从而带动与其轴布置的凹轮运动。
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森凯(山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澳森凯(山东)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28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镁法生产海绵钛的还原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蓄电池低温温度补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