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屋顶板的夹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22174.2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5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永炎 |
主分类号: | E04D3/367 | 分类号: | E04D3/367;E04D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以夹持于屋顶板接合时卷绕成型的波峰两侧,使屋顶板接合更为紧固,亦可适时作为装设支点的夹固装置。
背景技术
利用金属板或铁皮搭建而成的建筑,具有搭建快速、便于搬运、方便拆卸、搭建成本低等诸多特性,因此常见于楼房或一般厂房顶层的扩建、临时屋。
然而,以金属板或铁皮搭建而成的屋顶或墙壁,因为质地较轻,台风天时常常有被吹开翻掀的虞,因此公知会于金属板或铁皮的迭置处,以螺钉锁设固结,将金属板或铁皮相互接合并定位在屋顶上,然而,因螺钉头长期暴露在外,容易产生铁锈,影响定位效果;且以螺钉锁设,容易造成锁设处周缘的金属板或铁皮产生裂痕,从而易导致漏水现象。
故有人思及,于金属板或铁皮相邻一端,通过卷绕方式,使其形成为一体状,以达到接合与定位效果;然而实务上,此种接合方式仍无法彻底防范金属板或铁皮于台风天被强风吹开翻掀的情况,因此仍有改良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缺失,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人遂本着多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经验,针对前述缺失深入探讨,并根据前述需求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经过长期研究与测试之后,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板的夹固装置,用以夹持于屋顶板接合时卷绕成型的波峰两侧,令屋顶板接合更为紧固,并可有效避免因强风吹袭导致屋顶板发生掀开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板的夹固装置,可通过在屋顶板上形成装设支点,以便太阳能板、空调设备、避雷针等装置的装设作业。
依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屋顶板的夹固装置,主要包含:成对的第一夹固块与第二夹固块,第一夹固块与第二夹固块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以上且相对应的螺接孔,第一夹固块与第二夹固块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开槽;及一个以上的调节螺丝,该调节螺丝穿置于螺接孔中,以调节第一夹固块与第二夹固块的间距。
所述夹固装置,亦可设有:连结部;成对的第一夹固片与第二夹固片,其分别设于连结部两端,第一夹固片与第二夹固片上,分别开设有一个以上且相对应的螺接孔,第一夹固片与第二夹固片的相对侧面,分别设有开槽,及一个以上的调节螺丝,该调节螺丝系穿置于螺接孔中,以调节第一夹固块与第二夹固块的间距。
其中,该连结部、第一夹固片与第二夹固片可为一体成型制成;
据此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可夹持并迫紧于屋顶板接合处形成的波峰两侧,进一步提升屋顶板接合处的紧固性;能有效避免屋顶板因强风吹袭而发生掀开或吹落的情况,从而提高建物的结构性与安全性;亦可作为太阳能板、空调设备、避雷针、屋顶安全走道、安全栏杆等装置的装设支点,使屋顶板上的装设作业更为简单、快速,扩增设备时更具灵活与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与屋顶板组设的示意图;
图2揭示第一实施例以及与屋顶板组设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3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与屋顶板组设的示意图;
图4揭示第二实施例以及与屋顶板组设时的剖视示意图;
图5揭示第二实施例作为装设支点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夹固装置;10-第一夹固块;100-螺接孔;101-开槽;11-第二夹固块;110-螺接孔;111-开槽;12-调节螺丝;2-夹固装置;2′-夹固装置;20-连结部;200-接合孔;21-第一夹固片;210-螺接孔;211-开槽;212-补强结构;22-第二夹固片;220-螺接孔;221-开槽;222-补强结构;23-调节螺丝;30-屋顶板;31-屋顶板;32-波峰;33-屋顶板;4-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期使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以及构造特征能有更详细明确的了解,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然而此等说明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请参阅图1,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以及与屋顶板组设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永炎,未经黄永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22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