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炉渣烘干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9998.4 | 申请日: | 2010-0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7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正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正清 |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 |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烘干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酸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将原矿中的水份烘干的烘干机。
背景技术
在硫铁矿制酸装置中,沸腾炉入炉矿水份要求为6~8%,现有原矿水份含量不一,部分原矿的水份含量较高,不能满足生产工艺入炉矿的水份指标,需要烘干处理,以去除原料中的水份。
目前主要有如下几种去除原矿中水份的方法,其一:采用燃煤炉燃烧,获得400℃~500℃的干燥气体,进入烘干机内蒸发原矿中的水份,使其达到入炉矿焙烧要求。此工艺设备投资过大,生产过程中运行费用也很高,增加了产品生产成本,市场销售缺乏竟争力。其二:沸腾炉排出的高温炉渣,在空气中停留一段时间失去一部分热量,利用自然冷却从850℃冷却到为400℃~500℃的温度,再用装载车运输去拌原矿,使其混合加热升温蒸发出多余的水份。此法一般不易控制炉渣的温度和加入量的大小,车间内容易产生大量的SO2气体和灰尘,现场工作环境很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炉渣烘干机,使其能利用炉渣烘干原矿,其温度及炉渣加入量易于控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炉渣烘干机,包括卧式设置的筒体,筒体由顺序相连的多段工作段串联连接组成,筒体外周轴向间隔设有滚圈,滚圈下侧支撑在托轮组上,筒体的外周还设有齿圈,所述齿圈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筒体前端设有炉渣进口,筒体后端设有卸料箱,卸料箱底部设有出料口,卸料箱上方设有排烟装置,筒体前端套装有喷淋冷却筒,喷淋冷却筒上设有喷淋水管,喷淋冷却筒后端的筒体外设有受料箱,受料箱上设有原矿进口,原矿进口相对应的筒体壁上开设有进料口,筒体内壁上设有若干个推进搅拌叶片,所述受料箱前端对应的筒体内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集料槽,集料槽底部连接有倾斜向卸料箱方向延伸的分流管,分流管上设有若干分流孔。
该装置使用时,将温度大于850℃的高温炉渣从炉渣进口进入筒体内,在筒体转动过程中,推进搅拌叶片一方面将炉渣向卸料箱一端推进,同时起搅拌作用。喷淋水管淋水冷却降温筒体,将炉渣温度从850℃冷却到600℃以下,随着滚筒的转动,推进叶片将炉渣带入集料槽,再从分流管的端部和分流孔中流出,炉渣与从受料箱上进入筒体内的含有较高水份的原矿混合搅拌,在推进搅拌叶片的作用下,原矿与炉渣充分混合,经过蒸发再向卸料箱运动,可使原矿温度上升到120℃以上,原矿中的水份得以充分蒸发,蒸发出来的水份和少量烟尘从卸料箱上部排烟装置排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原矿和炉渣的混合物从卸料箱下部出口离开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整筒体的转动速度,可利用不同工作段的推进搅拌叶片的角度设置,改变原矿和炉渣的配比和冷却水的喷淋量等手段,实现可调节卸料箱出料温度和水份含量,使得整个烘干过程易于操作,可节约能耗;该装置可用于硫铁矿制酸行业中,对原矿进行烘干。
由于原矿与矿渣初始混合后,原矿中的含水量较高,可能会导致部分原矿粘在筒体内壁和推进搅拌叶片上,因此,可在所述受料箱后端的筒体外壁上设有若干球式振打。球式振打为现有技术中已有的震动装置,其通过振动撞击筒体外壁,使粘连在筒体内壁和推进搅拌叶片上的物料脱落。
上述推进搅拌叶片具有推进和搅拌两种功能,当推进搅拌叶片表面与筒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30°时,其主要起搅拌作用,可称之为抄板,角度越小物料前移速度越慢,每层抄板将炉渣和原矿抄起落下,使两者混合均匀;当推进搅拌叶片表面与筒体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大于50°时,其主要起推进作用,可称之为导向板,角度越大物料前移速度越慢,物料在前移过程中沿筒体内壁滚动滑行,延长了渣和原矿混合加热时间,蒸发出原矿中的水份;所述淋水冷却筒和靠近卸料箱的筒体内壁上的推进叶片为多头螺旋形的导向板,而受料箱及球式振打对应的筒体内壁上的推进搅拌叶片为抄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流孔在分流管上呈螺旋设置,分流孔开孔位置满足如下要求:当分流管的对应位置转动到高点时,该位置对应的分流孔开口向下。这样,通过分流孔向下分流炉渣,更加有利于炉渣和原矿的混合。
为保证进料方便,所述进料口外设有进料槽,进料槽与受料箱内壁相匹配,进料槽上设有切向开口连通进料口。筒体转动时,一方面,原矿可直接从切向开口处进入筒体内;另一方面,通过切向开口可将筒体和受料箱之间的原矿抄起,使其进入筒体内,可避免集料卡阻。为方便原矿进入,所述进料槽的切向开口两侧呈八字形设有导料板。八字形的导料板具有汇聚作用,进料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筒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断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正清,未经杨正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999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隧道窑余热供暖装置
- 下一篇:石油化工尾气中二氧化碳液化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