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航行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9600.7 | 申请日: | 2010-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08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姚更生;华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行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航行灯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航行灯的无触点控制电路,属于船舶电气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航行灯,又称“号灯”,用于显示船舶航行或停泊状态,可表示夜间本船的航行方向和本船的大小。航行灯主要包括桅灯、舷灯、尾灯、拖带灯、环照灯、闪光灯等等。航行灯控制器系指能对航行灯进行操作控制,向值班驾驶员提供监控船上航行灯状态的装置。目前市场上使用的航行灯控制器对灯的终端控制基本都采用继电器控制。继电器的触点在海上盐分高且潮湿的空气下工作,时间一长触点就易损坏,尤其是控制闪光灯的继电器,因其频繁工作更易损坏。由于船舶航行灯对船舶的航行安全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解决船舶航行灯继电器触点易损坏的问题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行灯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采用无触点控制方式,解决船舶航行灯继电器触点易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航行灯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电容C11、电容C13、开关S1、二极管D1、二极管D12、稳压管Z1、双向可控硅Q1、熔断器F1、熔断器F2、航行灯LAMP、光耦U1、光耦U3、比较器U2。所述电阻R9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另一端与光耦U3的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光耦U3发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单片机控制电路相连,光耦U3的输出端的光控双向晶闸管的一端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电阻R12的另一端与双向可控硅Q1的一端相连,双向可控硅Q1的另一端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电阻R14的另一端以及双向可控硅Q1的触发极与光耦U3的输出端的光控双向晶闸管的另一端相连,电阻R13和电容C11的串联电路块与双向可控硅Q1并联,熔断器F1一端连接于电阻R12、电阻R13之间,另一端与220V电源连接,熔断器F2一端连接于电阻R14、电容C11之间,另一端与航行灯LAMP串联后连接于220V电源,所述电阻R1的一端与电源VCC相连,另一端与光耦U1输出端的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与地相连,光耦U1输入端的发光二极管的正极与电阻R2一端相连,负极与直流电源0V相连,电阻R2的另一端与开关S1、电阻R10串联后接于直流电源+5V,电阻R3一端连接于电源+5V,电阻R3另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2的正端,电阻R4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2的正端,另一端连接于直流电源0V,比较器U2接直流5V工作电源,电阻R5的一端连接于比较器U2的负端,另一端连接于二极管D12的负极,二极管D12的正极连接于电阻R14和光耦U3的输出端的光控双向晶闸管相连的一端,稳压管Z1的负极与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稳压管Z1的正极与直流电源0V相连,电容C13的正端与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电容C13的负端与直流电源0V相连,电阻R14与熔断器F2相连的一端连接到直流电源0V。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双向可控硅无触点控制电路,解决了船舶航行灯继电器触点易损坏的问题;当航行灯发生线路短路或断路故障时能反馈故障信号给单片机控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未经镇江赛尔尼柯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96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