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机加热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7040.1 | 申请日: | 2010-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2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曹新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新达机械有限公司;曹新民 |
主分类号: | B31B1/64 | 分类号: | B31B1/6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鲍燕平 |
地址: | 7103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机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辊装置,特别是适用于铝箔、纸张、塑料薄膜等复合机中的复合机加热辊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基材,如铝箔,经涂胶后与另一种基材,如塑料薄膜,在两种基材复合即粘接在一起时,通过加热辊与硅胶压辊之间使之粘接牢固,且平整,不产生鼓泡。
加热辊表面温度根据涂胶材料的不同有严格的温度要求,而且整个辊面温度要求均匀。
原加热辊是一个空心辊筒,热油从辊筒一端进入,从另一端流出,热油在本身重力作用下,只和辊筒底部接触,因而辊面与油接触的一面温度高,其它温度低,且进油端温度高,出油端温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机加热辊装置,该加热辊能保证表面温度均匀,温度恒定。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复合机加热辊装置,它至少包括辊面、进油孔、回油管,其特征是:辊面和内管均与两端大堵头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固定有螺旋槽,右端的大堵头中固定有进油孔,左端大堵头中固定有回油管,进油孔穿过右端大堵头延伸至辊内与分油孔连接,分油孔与螺旋槽的左、右两端连接,螺旋槽的中部均与位于圆柱形辊面中轴位置的回流孔连接,回流孔与置于左端大堵头上的回油管相连。
所述的分油孔分为第一分油孔和第二分油孔,第一分油孔置于第一油腔内分成两路与两螺旋槽的右端进口连接,第二分油孔分为两路与两个横穿整个内辊的通油管的一端连接,两个通油管的另一端均置于第二油腔内分别与两螺旋槽的左端进口连接。
所述的第一分油孔和第二分油孔是十字形结构,纵向分油孔是第一分油孔,横向分油孔是第二分油孔。
所述的第一油腔置于靠近右端大堵头的辊内,第二油腔置于靠近左端大堵头的辊内。
所述的辊面和内管均为圆柱形,辊面和内管同轴,内管的内径小于辊面的内径。
所述的螺旋槽是两端向中旋转的螺旋面。
本实用新的有益效果是辊筒由双层管组成,热油在两管之间,而且油能充满整个空间,保证辊面温度均匀,而且油是两端同时进入,从中间流出,克服了现有辊面一端温度高,一端温度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中:1、进油孔;2、第一分油孔;3、第一油腔;4、螺旋槽;5、第二分油孔;6、通油管;7、第二油腔;8、辊面;9、回流孔;10、回油管;11、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辊面8和内管11均为圆柱形,辊面8和内管11同轴,内管11的内径小于辊面8的内径,辊面8和内管11的两端均与两端大堵头焊在一起,辊面8与内管11及两端大堵头形成封闭空间,封闭空间中以辊面8圆心为轴心对称固定有上、下两个螺旋槽4,右端的大堵头中固定有进油孔1,左端大堵头中固定有回油管10,进油孔1穿过右端大堵头延伸至辊内与分油孔连接,分油孔为十字形结构,纵向分油孔是第一分油孔2,横向分油孔是第二分油孔5,见图3,第一分油孔2置于第一油腔3内分成上、下两路与上、下两螺旋槽4的右端进口连接,第二分油孔5分为左、右两路与两个横穿整个内辊的通油管6的一端连接,两个通油管6的另一端均置于第二油腔7内分别与上、下两个螺旋槽4的左端进口连接,第一油腔3置于靠近右端大堵头的辊内,第二油腔7置于靠近左端大堵头的辊内,螺旋槽4是两端向中旋转的螺旋面,上、下俩螺旋槽4的中部均与位于圆柱形辊面8中轴位置的回流孔9连接,回流孔9与置于左端大堵头上的回油管10相连。
本装置的具体实施过程为:热油从辊面8右端的进油孔1流入,热油经分油孔分成两路(见图3),其中一路经第一分油孔2进入左端油腔3,流入螺旋槽4右端;另一路油从第二分油孔5经通油管6进入左端油腔7,再流入螺旋槽4左端,以保证辊面8温度均匀一致;螺旋槽4的左、右两路热油通过螺旋槽4的螺旋面汇集于螺旋槽4中段,由螺旋槽4中段进入回流孔9,最终油从回流孔9进入回油管10,从辊面8左端流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新达机械有限公司;曹新民,未经西安新达机械有限公司;曹新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7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