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乒乓球发球机的送球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6835.0 | 申请日: | 2010-02-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5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黎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子超 |
| 主分类号: | A63B69/40 | 分类号: | A63B69/4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乒乓球 发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运动的训练辅助器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乒乓球发球机的送球装置。
背景技术
在乒乓球的训练时,一般需要其他人协助,但由于各人水平参差不齐,难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乒乓球发球机的发明及投入使用,不仅解决了乒乓球训练的难题,同时免去了乏味的陪练,乒乓球发球机能发出各种不同角度、速度与旋转的球,适合协助不同层次的人训练,有很好的训练效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继提高,各种体育运动的大众化普及,体育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们对体育器材的科学化、人性化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乒乓球发球机已经不仅限于辅助专业人员的训练,也是乒乓球爱好者需求的辅助工具。
现有的乒乓球发球机一般都有储球斗,机座、送球机构和发球机构等组成部分,其中送球机构安装于机座内,由于送球机构包括驱动机、传动齿轮组和推球器等复杂结构,往往需要将机座设计得比较大以容纳送球机构,而导致乒乓球发球机的体积比较大,这样发球机不仅占用很大的空间,也不利于搬运,而且在生产发球机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材料,增加了生产成本,再者传动齿轮较多,结构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故障且加大了维修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较小、送球平稳顺畅的用于乒乓球发球机的送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乒乓球发球机的送球装置,包括基座板、驱动电机、送球机构和储球斗,储球斗固定在基座板的上方,储球斗与一下通道管连接,储球斗内安装有拨球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板的下方设有一齿轮传动机构,拨球杆通过一转轴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送球机构包括输送轮、转动轴和送球通道,输送轮与转动轴同轴安装,送球通道的首端与下通道管相连,送球通道的末端与发球机构的进球管相连,输送轮设置在送球通道的一侧,转动轴垂直基座板,转动轴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输送轮包括一轮体,在轮体上以轮体的中心为对称中心均布有弧形状的送球卡位槽,输送轮上的送球卡位槽的槽口对着下通道管的管口,驱动电机安装在基座板上,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传动机构连接。
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送球卡位槽至少设有三个。
所述轮体的上端面还同轴设有一上小下大的圆台,轮体包括上、下圆板和连接上、下圆板的圆柱轴。
所述齿轮传动机构包括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第一齿轮、连接在转轴下端的第二齿轮、连接在转动轴下端的第三齿轮,第一齿轮的两侧分别与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
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送球通道是围绕在输送轮一侧的半封闭通道,在送球通道首端的外侧设有一挡球块,挡球块的下端安装在基座板上;在送球通道末端处设有一导向杆,导向杆的一端固定在基座板上,导向杆的另一端斜向伸入送球通道内。
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球斗的下通道管设在储球斗靠送球通道侧的底部,下通道管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紧凑,驱动电机通过第一齿轮轮同时驱动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直接驱动输送轮和拨球杆,省了中间的传动齿轮,简化了传动机构;用输送轮输送乒乓球,改变常用的活塞击球的输送方式,使输送乒乓球更为平衡顺畅,且输送轮的水平转动输送方式,相对击球杆水平推动的输送方式,减少了送球机构占用水平方向的空间,上述的结构使得整个机座与送球机构更小巧,便于发球机的搬运与存放,简化了传动结构,降低了发球机的生产成本。
储球斗的下通道管倾斜设置,以及输送轮的上方设置上小下大的缓冲圆台,能使从下通道管落下的乒乓球得到缓冲,避免乒乓球的反弹、卡球,而挡球块的设置可防止乒乓球脱离轨道,保证乒乓球的输送顺畅有序,导向杆的设置可引导轨道上的乒乓球进入发球机构,上述送球机构的设计保证了送球的平稳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送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子超,未经黎子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68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