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腰麻穿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5784.X | 申请日: | 2010-0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6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李刚;崔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刚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麻醉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连续腰麻穿刺装置。
背景技术
连续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连续腰麻,是留置蛛网膜下腔导管并小剂量、分次给药,进行椎管内麻醉的方法。现有的腰麻装置存在诸多问题,例如:1、现有腰麻装置采用的导管容易引发后遗症,现在采用的腰麻导管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17G或18G的大口径导管,使用后容易引起腰麻后头痛;第二种是28G的微导管,使用后容易发生马尾综合症;2、现有的腰麻装置无法配合导管实现快速、安全的退针,导致无法进行连续腰麻等。以上问题使得连续腰麻技术不能在临床麻醉中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续腰麻穿刺装置,它可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在腰麻导管顶端加设细针,使导管不用置入蛛网下腔内,减少了硬脊膜穿刺时针眼过大导致的脑脊液的丢失,在穿刺针上设有退管槽,能够实现连续腰麻后快速退针。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连续腰麻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和导管,穿刺针由针体和针管组成,针体一端安装针管,针体外设置手柄,针管一端设有针尖,针尖侧面开设退管槽,穿刺针内安装导管,导管一端安装细针,所述细针端面为斜面。
所述针尖开口端面为勺状面。
所述针体一端安装外联结座,外联结座内表面为锥面,导管上设置内联结座,内联结座外表面为锥面,内联结座与外联结座相配合。
所述导管外壁上设有导管刻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在连续腰麻后快速退针,使连续腰麻能够实现;在腰麻导管顶端加设细针,使导管不用置入蛛网下腔内,减少了硬脊膜穿刺时针眼过大导致的脑脊液的丢失,避免了因脑脊液丢失过多而引起的麻醉后头痛,不易引发马尾综合症;能够减少连续腰麻时导管置入的深度;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简洁单;安全可靠等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A-A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连续腰麻穿刺装置包括穿刺针和导管5,穿刺针由针体3和针管4组成,针体3一端安装针管4,针体3外设置手柄,针管4一端设有针尖9,针尖9侧面开设退管槽7,穿刺针内安装导管5,导管5一端安装细针8,细针8的针尖伸出导管5顶端,细针8内腔与导管5连通。所述细针8的型号一般采用5号针或6号针即可。细针8端面10为斜面,可以方便入针。所述退管槽7的宽度至少大于导管5的外径,以便在麻醉时,顺利置入或撤出导管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特征在于:针尖9开口端面为勺状面,该设计可以使导管5或细针8在穿过针尖9时不会产生弯曲、折断,也不易受到磨损,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寿命。
在各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在使用时准确定位导管5,并且根据需要调整、转动导管5,所述导管5与穿刺针的连接方式优选以下连接方式:在针体3一端安装外联结座2,外联结座2内表面为锥面,在导管5上设置内联结座1,内联结座1外表面为锥面,内联结座1与外联结座2相配合。
在导管5外壁上可以设有导管刻度6,该设计能够帮助使用者在连续腰麻时直接观察到导管5插入深度,准确判断导管5是否放置到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刚,未经李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57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乳腺手术用乳房定位装置
- 下一篇:心血管介入治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