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4811.1 | 申请日: | 2010-02-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5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源;庄英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镁源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8/00;F21V19/00;F21V23/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方 采光 背光板 | ||
技术领域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尤指一种应用于荧幕背光模块的背光光源设计。
背景技术
“背光”是一种照明的形式被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的显示上;它们被用来增加在低光源环境中的照明度和电脑显示器、液晶荧幕上的亮度,而背光板则是设于LCD的后方,除了提供光线之外,并将原本不甚均匀的光源转成提供均匀光线的板体;由于受到科技的进步及流行趋势的影响,LCD朝着大尺寸来发展,故背光模块也必须朝着大尺寸化的技术突破,才能追上科技潮流的脚步。
一般背光板的型式大致分为:侧光式结构及直下型结构;请参看图6所示,为因应大尺寸LCD的需求而制出的背光板示意图,主要在背光板体50的四个侧面各设有一组的强力发光源60,使得该背光板体50具有足够的光线,但它的缺点在于:使用四组的发光源成本较贵,若减少其中的相对两侧的发光源60时,将会使得背光板体50在中央区域明显暗淡;为节省成本,则又有如图7所示的背光板结构,主要是仅在板体70的两侧各设有一组发光源80以节省成本,但为了弥补中央区域的光线不足等缺点,特别在板体70上设有多个密集的凸点71且愈在中央区域愈密,因此光线会被聚集在中央而改善亮度不均匀的问题,但是此种结构改良却又产生了一个重要的缺点,就是大尺寸的背光板体70本来就是被制成很薄,如今又要在其上增设许多疏密不同的凸点71,故在成型时较为精密,且很容易因收缩而变形或破裂,使得制作成本反而大幅提高,制程技术提高增加人工及机械的成本,是其缺点。
直下型结构的背光板,如图8所示,主要是在背光板体50上密布设有许多嵌接槽51,在该每一嵌接槽51上各设有一发光二极管52,据此而构成密集点状光源的背光板结构,惟该密集设置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52的设计,除了零件材料(即LED)增加,焊接困难度高,故制造及维修成本一直高居不下,且密集的发光二极管52大量集中在一起又产生了散热的问题不易解决,是目前大尺寸的背光板面临技术上的瓶颈,无法再予突破。
另一种直下型背光板是以极细的灯管为光源,同样也是因为细长的质脆而薄的灯管制作不易,同时容易破裂而使成本高居不下,仍是没有解决当前的技术瓶颈。
因此,侧光式的背光板结构虽在小尺寸时较为省工、省材,但大尺寸时则有制造不易及光线不均匀的问题;而直下型结构背光板虽光线较均匀且较强,但成本较高,又有散热问题,同样是一项极待克服的课题。
再则,目前发出白光的发光二极管,多半采用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再用磷光剂把部份或全部光转化成一或多种其他颜色的光(波长较长的光),当所有光混合起来后,看起来便像白光;(例如:以蓝色光的发光二极管加上黄色荧光粉所制成的白光),但该“白光”并非真实的白光,只是让人体眼中看起来就像白色光而已,这种“替代性的白色光”仍非最佳白光的色泽,且使用蓝光发光二极管与磷光剂在转化过程中,有部份能量化成热能,造成能量损耗;但若以蓝、红、绿三色混光形成较佳的白光,可是其色彩饱和度(Ra)会衰减约30%,故若能解决上述所有问题的背光板,将是业界的一大突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以多根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并排而组成板状或栅状的结构体;诸光源条的两端设有发光源(LED),使该发光源所打出的光线能在光源条上形成均匀的光柱,以构成背光的主光源;另在该主光源的侧边设有多组辅助光源以构成完整的背光板设计,该辅助光源以红色及绿色以一定比例和光源条相搭配,可以不同的色光达到良好的色彩饱和度(Ra),此一设计能节省发发光二极管的数目,且提高色彩饱和度及光亮的均匀度,在制程上更为简单,大幅节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上述的高导光率的光源条内部刻部有导光槽,且该导光槽在光源条的中央段较密,可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所发出的光均匀的分布在光源条上,使光线更为均匀提供更为优质的均匀混光效果。
一种多方向采光的背光板,至少包含有:多根光源条,该光源条为软质的高导光管体,中央设有一通孔,另在诸光源条的管体两端分别各设有一发光源,该发光源至少由一颗发光二极管及一控制电路板所构成;多个辅助光源,设置于多根光源条的两相对侧端,且该辅助光源由多颗发光二极管构成一单元组,所构成的组合式发光源,且该发光二极管中具有绿光及红光。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镁源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承镁源数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48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