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胶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4805.6 | 申请日: | 2010-0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97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友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C45/73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陶海锋 |
| 地址: | 21534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胶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成型的塑胶模具。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塑料工业的飞速发展和通用,工程塑料在强度和精度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使得塑料制品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建筑器材、汽车工业、日用五金等众多领域,塑料制品所占的比例正迅猛增加。
塑料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根据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的不同可分为:注射成型模、吹气模、旋转成型模和热成型模等,其中,注射成型工艺是塑料加工中最普遍采用的方法,其基本组成部分有:成型装置(凹模型芯,凸模型芯)、定位装置(导柱,导套)、固定装置(工字板,码模坑)、冷却系统(运水孔)、恒温系统(加热管,发热丝)、流道系统(唧咀孔,流道槽,流道孔)、顶出系统(顶针,顶棍)。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经流道系统被注入成型装置(模腔)内,并在模腔内冷却定型,然后开模,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内顶出,离开模具,最后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
例如,制作一套42英寸前壳和一套26英寸前壳,传统观念中,一般需要制作两套模具,由于一套模具只有一个分型面,构成一个模腔,一台注塑机合模一次,便生成一模成品。
然而,随着人们对塑胶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对塑模的产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以现有的模具技术来说,为提高生产效率仅能依靠增加注塑机及模具设备来实现,但这不仅会增加硬件成本,而且相应的设备维护费及消耗的电能、水能等运行费用及人工费也是不小的开销,因此,生产成本的巨额增长严重限制了塑胶行业的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塑胶模具,以提高模具成品率,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胶模具,包括成型装置、定位导杆机构、流道系统和顶出机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前侧模和后侧模,前侧模上设有凹模型芯,后侧模上设有配合的凸模型芯,两者之间构成至少2个环形的模腔;所述流道系统设于后侧模的主流道口处,经分流道与各模腔连通;所述顶出机构由设于凸模型芯内的顶出元件及其驱动装置组成。
上文中,所述凹模型芯和凸模型芯配合构成多个独立的模腔,例如,所述模腔有2个,一大一小,一个是42英寸前壳,另一个是26英寸前壳,因而使得42英寸前壳与26英寸前壳可以同时在一套模具上成型;所述流道系统设于后侧模的的主流道口处,构成倒灌结构,并经分流道注入每一模腔内;对应的凸模型芯上还设置有顶出机构,以便模具开模后产品的脱落,所述的顶出机构可选用现有技术的顶出杆与油缸组合,由油缸推动顶出杆动作,顶出凸模内的成品。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导杆机构设于成型装置的外侧,包括1个拉杆和2个定位销,所述拉杆的中央设有通槽,2个定位销均设于通槽内,2个定位销分别与前侧模和顶出机构的顶出元件固定连接。
上文中,所述定位导杆机构设置于前侧模与后侧模的外侧,主要用于控制前侧模和后侧模的开模距离及带动顶出机构,以顶出模腔内的成品。顶出机构由顶出元件及驱动装置组成,所述顶出元件包括顶出杆和顶出板。
因而,拉杆在定位销中间来回运动,从而达到带动顶出杆及控制开模距离。为了保证平衡,可以在前、后侧模外侧分别设置一组所述拉杆机构;开模时,由前侧模带动拉杆运动,定位销从而带动顶出杆,顶出成品,由限位装置防止顶出板与后侧模相撞,从而保证了模具的开、合及顶出顺畅。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设有加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复数个加热棒,均匀设置于凹模型芯和模腔之间;所述冷却机构设于凹模型芯上并位于加热棒的前面。加热机构的设置能更好的控制模具温度,使成品的外观更好、更美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凹模型芯和凸模型芯配合构成多个独立的模腔,配合流道系统,可以一次注射生成多件产品,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导杆机构与顶出机构配合,并控制前侧模和后侧模的开模距离,不仅便于取出产品,而且可以确保各个产品的表面质量和稳定性能。
3、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加热机构能更好的控制模具温度,使成品的外观更好、更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流道系统分布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42英寸前壳和26英寸前壳的分布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定位导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友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友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48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