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4501.X | 申请日: | 2010-0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0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席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席玉林 |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A01F12/22;A01F12/10;A01F12/32 |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陈静巧 |
| 地址: | 223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喂入式 联合收割机 脱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涉及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匹配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可以完成农作物从收割、脱粒、集谷的全过程,因此以机械化作业替代传统的人力劳作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相匹配的脱粒装置主要由链条式导轨输送板、脱粒筒及脱粒室上盖板、脱粒筒转轴固定板、飞谷前挡板,以及位于脱粒室下方的鼓风机、清选振动筛等部件组成。收割下的稻麦秸秆顺次通过与脱粒筒轴向平行的链条式导轨输送板送达脱粒筒,稻麦穗头的谷粒,被旋转着的脱粒筒表面所设规则排列的锥形齿所打落,鼓风机配合吹风,再经清选振动筛进一步清选干净至下一集谷工序。但是,由于它是单个脱粒筒,脱粒室的空间较小,当工作负荷较大时,脱粒筒会摞动部分秸秆枝草,跟随脱粒筒旋转。现有技术是在脱粒室上盖板的下方安装切草刀,以切割堵塞在脱粒室内的乱草。但是,当收割机收割速度一快,乱草仍然会塞满脱粒室有限的空间,脱粒筒还受到较大的阻力,脱粒效果变差,脱粒室内的切草刀的工作量也会随之加大,使收割速度受到影响。为此,现有的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装置,目的在于通过对现有脱粒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以提高脱粒筒的脱粒效果,使所匹配的联合收割机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链条式导轨输送板、脱粒筒及脱粒室上盖板、脱粒筒转轴固定板、飞谷前挡板,以及位于脱粒室下方的鼓风机、清选振动筛等部件组成。所述脱粒室的脱粒筒由两个等同大小对辊的上脱粒筒和下脱粒筒组成;在上下脱粒筒内侧的下脱粒筒旁设置有二次脱粒筒。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解决方案:
所述的链条式导轨输送板的输送轴向与上下脱粒筒的轴向夹角为10-20度;所述二次脱粒筒的下方设有弧形的漏谷筛板,漏谷筛板的一侧边向上延伸至上下脱粒筒之间的旁侧处,且上部呈斜面板状;漏谷筛板的弧形板部分为格栅状,其靠近二次脱粒筒后端处设有出草口;所述的上脱粒筒和下脱粒筒筒径为25-35cm;上、下两脱粒筒两者表面的间距略小于两者各所设锥形齿的锥高之和,两者表面所设的锥形齿互呈交错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等同大小对辊的上下脱粒筒,秸秆的穗头部分从上下脱粒筒之间通过,与现有技术单个脱粒筒相比摞草率低,且省却了切草刀装置,脱粒室的空间较大,对辊脱粒筒受到的阻力小,脱粒效果较好,不会影响收割机的正常收割速度,提高了整机收割工作效率。
(二)本实用新型改进了链条导轨式输送板的输送轨迹,输送板的轴向与上下脱粒筒的轴向存在一定的夹角,输送板与两脱粒筒的距离由长变短;且由于上下双筒对辊转动,可完成穗头的双面脱粒,克服了现有技术秸秆在脱粒的过程中穗头不齐、脱粒不净的缺陷,且所设置的二次脱粒筒又作了二次脱粒,进一步提高了脱粒净度。
(三)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连带脱粒室上盖板、脱粒筒转轴固定板、飞谷前挡板实现与现有收割机的脱粒装置作整体置换,不影响整机其它组件的匹配关系和使用效果,有利于收割机生产厂产品的更新换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对现有脱粒装置所作改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件二次脱粒筒与漏谷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所述的脱粒筒由两个对辊的等同大小的上脱粒筒1和下脱粒筒2组成;在下脱粒筒旁、同轴向设置有二次脱粒筒3。所述的链条式导轨输送板4的输送轴向与上下脱粒筒轴向不平行,两者的夹角为10-20度之间,即输送板4与上下脱粒筒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近,使稻麦秸秆在输送过程中,穗头总保持在上下脱粒筒之间处。
如图1、2所示,
所述二次脱粒筒为由钢筋31焊接成的镂空状,钢筋上设竖齿32;二次脱粒筒的下方设有弧形的漏谷筛板5,漏谷筛板的弧形板设有格栅状筛孔51,一侧边向上延伸至上下脱粒筒之间的旁侧部分,且呈斜面板52状;漏谷筛板靠近二次脱粒筒后端处设有出草口53。
以下结合附图,简述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席玉林,未经席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45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调刀位乔木修剪机
- 下一篇:收割机驾驶部操作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