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出线式背光模组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3825.1 | 申请日: | 201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28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周馨睿;吴海涛;夏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康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9/00;F21V13/00;G02F1/13357;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071 浙江省绍兴市袍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出线 背光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特别与一种内出线式背光模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用于Monitor(计算机显示器)、TV(电视)、NB(笔记本)的背光模组如图1所示,以背板9为承载基础,背板四周向上翻起,中间形成腔体。在导光板5下方安装反射片7,在导光板5的左右两侧贴侧反射片6,在导光板5的上下两侧卡住灯管组8,然后将导光板5放入背板9中,其上再依次安装下扩散片4、菱镜片3、上扩散片2以及胶框1。这种传统结构,其灯管组8的线材11从背板9的一侧角部延伸出来,需使用导线固定块或导线固定胶带,在背板9的背面进行固定,便于连接至位于背板9后方的电源板。这类属于侧出式出线。
这类传统结构的背光模组,布线不考虑在内,使得背板9外的线材凌乱,特别是尺寸比较大的背光模组,背板9后面的电路板比较多,倘若再加上侧出式出线结构,会导致背光模组的总体凌乱复杂,容易出错。
因此,本发明人设计出一种内出线式背光模组,来克服上述缺陷,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出线式背光模组,使得背光模组布线整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内出线式背光模组,包括背板、导光板、灯管组、反射片、下扩散片、菱镜片、上扩散片以及胶框,在背板上具有供灯管组线材放置的凹槽,同时凹槽上具有供灯管组线材穿出的出线孔。
所述的灯管组为LED灯条。
所述的凹槽为背板向外突起形成。
所述的出线孔对准背板外的电源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可以将灯条线材置于背板内的凹槽中,然后再从出线孔上穿出,这样避免线材在外面露置固定,使得整体布局整齐有序,省去布线烦恼。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背光模组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背部示意图;
图4是图3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括背板、灯管组、反射片、导光板、下扩散片、菱镜片、上扩散片以及胶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进点在于背板的结构,因此,背光模组其余各组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组件。换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于各类背光模组中。
结合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做详细说明。背板10是承载体,四边有翻起。背板10上具有凹槽20。背板10内安装有导光板30,灯管组40卡在导光板30边侧。灯管组40的线材41放置于凹槽20中,这样线材41可以在背板10内部布线固定,不必裸露在外面。
参见图3和图4,在背板10上开有一个出线孔50,出线孔50的位置可以任意设置,但是为了便于灯管组40的线材41接到背板10后面的电源板上,出线孔50优先设置在对准电源板处,这样线材41通过出线孔50穿出,直接就可以连接到电源板上。
此处本实施例中的灯管组40为LED灯条,当然还可以为其他结构的灯管组来替代,不局限于一种结构。
本实施例中,凹槽20是背板10向外突起形成。当然这是其中一种较好的结构,另外也可以用其他方式形成凹槽20,比如直接在背板10上向下凿出凹槽等,只要具有用于线材41布线固定的均可为本实用新型所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康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康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8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