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壳体径向剖分卧式多级泵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3720.6 | 申请日: | 2010-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5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林琳;王吉庆;王卫华;董广辉;林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4D1/08 | 分类号: | F04D1/08;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大连新技术专利事务所 21120 | 代理人: | 史卫义 |
| 地址: | 116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径向 卧式 多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心泵,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石油开采过程中使用的双壳体径向剖分卧式多级泵。
背景技术
目前,在石油开采过程中需要通过泵设备向地下注水的方式保持或提高油层开采压力。但由于输送介质中含量较多的钙、镁离子,极易造成导叶流道、筒体与内芯部件间的死水区结垢,导致泵体拆卸维修困难,性能降低;同时由于输送介质中含有大量具有腐蚀性的氯离子,要求泵体的过流部件和筒体材料使用高材质的奥氏体不锈钢,成倍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拆卸维修方便、低成本的双壳体径向剖分卧式多级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双壳体径向剖分卧式多级泵,包括泵轴、吸入函体、筒体部件、中段、导叶、叶轮、泵盖、密封部件、轴承部件,其中导叶为开式结构,筒体内壁为锥面结构,且筒体内部表面增设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导叶采用开式无前盖板结构易清理积垢,筒体内壁采用锥面结构扩大了筒体与内芯部件间的空隙,在相同的结垢量下,更易将筒体与内芯分离,方便拆卸维修;筒体内部表面增设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在满足筒体表面耐腐蚀性要求的前提下,与全不锈钢锻件相比生产成本降低15%~20%。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低成本地解决了油田注水泵易腐蚀、易结垢、难拆卸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壳体径向剖分卧式多级泵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式导叶示意图。
图3为筒体内壁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壳体径向剖分卧式多级泵包括泵轴1、吸入函体2、筒体部件3、中段4、导叶5、叶轮6、泵盖7、密封部件8、轴承部件9,其中导叶为开式结构,筒体内壁为锥面结构,且筒体内部表面增加了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如图2示,导叶采用开式无前盖板结构故易清理积垢,可避免结垢堵塞,筒体内壁采用锥面结构扩大了筒体与内芯部件间的空隙,在相同的结垢量下,更易将筒体与内芯分离,方便拆卸维修;如图3示,筒体采用碳钢锻造成型,且其内部表面增设奥氏体不锈钢堆焊层。满足耐腐蚀性要求,由于碳钢抗压强度高于奥氏体不锈钢,前者价格又远低于后者,所以在相同抗压强度下,前者筒体壁厚小,价格又远低于后者,生产成本降低15%~20%。叶轮、导叶将以往的砂型铸造改为精密铸造,提高水力效率。叶轮整体表面氮化处理,增加了耐腐蚀和耐磨蚀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安装维修方便,低成本解决了油田注水泵易腐蚀、易结垢难拆卸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未经大连深蓝泵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流器式水平中开双吸泵
- 下一篇:润滑油预螺旋流离心过滤的真空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