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炭化、气化炉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3279.1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4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王序然;王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序然 |
| 主分类号: | C10J3/60 | 分类号: | C10J3/60;C10J3/72;C10B53/02 |
| 代理公司: | 衡水市盛博专利事务所 13119 | 代理人: | 李志华 |
| 地址: | 0538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炭化 气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炉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利用生物质的移动式炭化、气化炉。
背景技术
全球每年经光合作用产生的生物质约1700亿吨,其蕴含的能量大致相当于世界主要燃料消耗的10倍,而作为能源的利用量还不到其总量的1%。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农作物秸秆量约7亿吨,经炭化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5亿吨煤炭。以前农作物秸秆除少量用于做饭、饲料、造纸、还田之外,多数秸秆因得不到利用而废弃,浪费了能源。而秸秆作为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合理利用秸秆,对其进行干馏、炭化、气化已达成共识。当前的生物质炭化、气化炉为固定建筑物,不能适应生物质发电等场合对炉体的移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适应生物质发电等场合对炉体移动要求的移动式炭化、气化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炉体,炉体的下部设置有引燃孔、排气口、进气口,所述炉体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炉体内设置有隔网。
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炉体设置有炉盖,炉盖上设置有吊环、出气口,炉盖与炉体间水密封;所述的炉体或炉盖上设置有温度表、压力表;所述的炉体由上炉体和下炉体两体构成,上炉体和下炉体间水密封;所述的隔网设置在引燃孔的下面、进气口的上面。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式炭化、气化炉,炉体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使用时预先铺设与原材料料场、燃气储存装置和产品库区相匹配的环形轨道,将多个炉体设置在环形轨道上,炉体依次沿环形轨道运行,多个炉体轮流对燃气储存装置工作,从而适应生物质发电等场合对炉体的移动要求。炉体内在引燃孔的下面、进气口的上面设置有隔网,秸秆入炉后在隔网上面,有利于燃气由隔网下面经排气口排出。炭化完毕,惰性气体由进气口进入炉体内,由于隔网下面存在空间,有利于惰性气体的充入灭火。而炉体设置有炉盖,在进行密实生物质的炭化时,不用盖炉盖,在进行松散生物质的炭化时,可将炉盖盖上,以有利于生物质的炭化、气化。炉盖上设置有吊环方便炉盖的取放,设置有出气口与进气口相呼应,以便炉体内气息流通。而炉体或炉盖上设置有温度表和压力表等,则可以随时观测炉体内温度和压力等。炉体由水密封的上炉体和下炉体两体构成,在两体时装入秸秆,炭化完毕将炉盖掀开取下上炉体再盖上炉盖,有利于惰性气体灭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炭化、气化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式炭化、气化炉的使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炭化、气化炉的具体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炭化、气化炉包括炉体1,炉体1下部设置有多个引燃孔2、排气口3、进气口4,炉体1内引燃孔2的下面、进气口4的上面设置有隔网5,炉体1的底部设置有轨道轮6,炉体1设置有炉盖7,炉盖7上设置有吊环8、出气口9,炉盖7与炉体1间水密封,炉体1上设置有温度表10。炉体1可如图所示由上炉体11和下炉体12两体构成,上炉体11和下炉体12间水密封,也可只为一体或三体或更多体构成。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移动式炭化、气化炉使用时,如图2所示,预先铺设与原材料料场13、炭化、净化车间14、燃气储存装置15和产品库区16相匹配的环形轨道17,将多个炉体1设置在环形轨道17上,每个炉体1通过轨道轮6依次沿环形轨道17运行,在原材料料场13处,将存放的经筛选晾晒至干并切碎至10cm以下的作物秸秆灌装入炉体1内隔网5上部,然后经预热,通过引燃孔2点火并启动与排气口3连接的变频风机,在炭化、净化车间14完成生物质的炭化和气化,气体引入燃气储存装置15,炭化制品经进气口4充入惰性气体充气灭火和水冷、风冷后在产品库区16出炉。然后炉体1重新开始下一个工作循环。多个炉体1轮流对燃气储存装置15工作,使得供气连贯,适应了生物质发电等场合对炉体的移动要求。
而炉体1设置有炉盖7,在进行密实生物质的炭化时,不用盖炉盖7,在进行松散生物质的炭化时,可将炉盖7盖上,以有利于生物质的炭化、气化。炉盖7上设置有吊环8方便炉盖7的取放,设置有出气口9与进气口4相呼应,以便炉体1气息流通。而炉体1或炉盖上7设置有温度表10和压力表等,则可以随时观测炉体1内温度和压力等。炉体1由水密封的上炉体11和下炉体12两体构成,在两体时装入秸秆,炭化完毕将炉盖7掀开取下上炉体11再盖上炉盖7,有利于惰性气体灭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序然,未经王序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27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前器外置式锁紧螺母
- 下一篇:电子胀闸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