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河道护坡的水流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13045.7 | 申请日: | 2010-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81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玉杰;赵占军;王云琦;张志强;杜仕才;孟凡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C02F3/32;C02F3/34;E02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海智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2 | 代理人: | 曾永珠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道 护坡 水流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工程技术领域中一种河道护坡的水流净化装置,特别是一种可以作为人工湿地进行河道护坡的水流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道护坡技术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自然式护坡、硬质护坡和生态型护坡三种类型。自然式护坡技术是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将植物种植在河岸上,植物根系的蔓延和根瘤的分枝固定了根系之间的土体,从而起到了加筋的作用,使之固土防沙、防止水土流失。但这种护坡方式存在稳定性较差的缺点,在雨水发达地区坡面易被冲刷形成侵蚀沟。河流硬质护坡是指由坚硬的石块或混凝土材料组成的与土体完全隔绝的结构体,其主要有浆砌石或干砌块石护岸、现浇筑混凝土护岸、预制混凝土块体护岸等几种形式。这种传统的硬质护岸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硬质护岸断绝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破坏了生物生存、栖息、繁衍的环境,影响河岸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目前普遍采用的生态护坡技术有多种方式,如植被型生态混凝土、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铰接式护坡、三维植被网护坡等技术,对岸坡防护具有较好的效果,并对岸坡景观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对面源污染的截留净化作用有限,并且成本太高,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河道护坡稳定性好,对河流两岸生态环境保持破坏小且能够美化河岸景观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成本较低,对面污染的截留净化作用效果好的水流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河道护坡的水流净化装置,所述水流净化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垂直流湿地单元,所述垂直流湿地单元包括下流湿地单元和上流湿地单元,所述下流湿地单元的底部与所述上流湿地单元的底部相互导通;所述垂直流湿地单元的底面及四周均设置有混凝土预制挡板,所述下流湿地单元和所述上流湿地单元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下流湿地单元和所述上流湿地单元内均设置有填料,所述填料由位于下部的砾石层、位于中部的陶粒层和位于上部的砂土层组成。
上述水流净化装置,所述砂土层的厚度C为8厘米至10厘米。
上述水流净化装置,所述陶粒层的厚度B与所述砾石层的厚度A的比值为:0.4~0.8。
上述水流净化装置,所述陶粒层的厚度B与所述砾石层的厚度A的比值为:0.6。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沿河道的坡面设置,能够稳定河道岸坡免受流水侵蚀,同时面源污染流经水流净化装置的时候,水流进入下流湿地单元,依次流经砂土层、陶粒层和砾石层,然后进入上流湿地单元的底部,再经砾石层、陶粒层和砂土层流出,此后再进入下一个垂直流湿地单元。因此,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对河流两岸生态环境保持破坏小且能够美化河岸景观和增加生物多样性,成本较低,对面污染的截留净化作用效果好。并且,可以在所述砂土层上种植芦苇、香蒲、莎草、黑三棱、灯芯草、美人蕉、水杉、菖蒲、水葱、慈菇、水雍草、莲子草、水芹、苔草其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形成阶梯式绿色景观。人工湿地内的砾石、圆陶粒等填料和植物根系以及微生物形成生物膜,当降雨径流携带大量污染物进入河道岸坡时,径流中的一部分SS(固体悬浮物)被植物阻挡截留;污水进入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污水中的氮、磷一部分被植物及微生物作为营养成分直接吸收,一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及微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从污水中去除,有机质通过生物膜的媳妇及同化、异化作用得以清除。水流净化装置中的填料及植物根系的阻挡截留也可去除径流中的SS。对填料进行定期更换和收割植物,可保持本系统对污染物去除的高效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在河道护坡中具体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水流净化装置中在河道护坡中具体应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植草沟,11-出水口,21-垂直流湿地单元,211-下流湿地单元,212-上流湿地单元,31-砾石层,32-陶粒层,33-砂土层,4-出水管,5-混凝土预制挡板,6-隔板。
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30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