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模内装饰注塑工艺用薄膜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12105.3 | 申请日: | 2010-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55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崔海徽;王颂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名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44 | 分类号: | B26F1/44;B29C4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李强 |
地址: | 201616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装饰 注塑 工艺 薄膜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模内装饰注塑工艺用薄膜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模内装饰注塑In-Moulding Decoration(IMD)目前多用于生产手机,笔记本电脑和汽车内饰件。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的薄膜,其成型工艺使用的成型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生产时,下模2放置在下方,上模1放置在下模2的上方。将薄膜5放置在下模2上,薄膜5正面朝上,薄膜5的正面设置有图案及保护层。移动加热板4至薄膜5上方,加热薄膜5的正面,薄膜5软化后,移走加热板4,合上上模1与下模2,将薄膜5冲压成型。
现有技术中的模具存在以下缺点:1、薄膜只能放置在下模上,只能烘烤薄膜正面,容易损伤薄膜表面保护层;2、薄膜烘烤后容易卷曲翘角,现有模具无法避免这个问题;3、加热时会导致薄膜收缩,引起图案变形。甚至会导致上下模合模不严密,致使漏气,影响冲压或真空成型。现有模具无法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将薄膜牢固固定的新型模内装饰注塑工艺用薄膜成型模具。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新型模内装饰注塑工艺用薄膜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压框。
使用压框可将薄膜边缘压紧在上模上,既可以放置薄膜边缘收缩变形,又可以放置漏气。
其中,所述压框环绕上模边缘设置。
环绕上模边缘设置,可将薄膜四周边缘全部固定并密封。
其中,还包括下模和可移动地设置的加热板,上模可移动地设置,下模位于上模下方,加热板位于上模与下模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有效防止薄膜边缘卷曲翘角和漏气。使用压框后,薄膜可固定在上模上,加热时可以加热薄膜背面,防止加热而损害薄膜正面的图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注塑模具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及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新型模内装饰注塑工艺用薄膜成型模具,如图2所示,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可移动地设置,其可以远离或靠近下模2。上模1上环绕设置有压框3,压框3环绕上模1边缘一周。加热板4可移动地设置,需要加热薄膜5时,将加热板4移动至上模1与下模2之间,加热完成后,将加热板4移走,合上下模2与上模1,利用真空或者高压使薄膜5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仅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并不构成对权利要求范围的限制,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想到的其他实质上等同的替代,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名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名盛汽车饰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21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质板材
- 下一篇:切纸机凸凹组合式后台和推纸器本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