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接头加工的夹套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111782.3 | 申请日: | 2010-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13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周阳春;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宁波)流体连接件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19 | 代理人: | 张强 |
| 地址: | 3151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管接头 加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管接头加工的夹套,在加工管接头时套在管接头一端同时起到固定和保护的作用。
背景技术
管接头种类繁多,它是液压系统工程的基础部件,其加工质量对液压系统的安全、稳定、寿命等具有很大影响。由于管接头两端都有螺纹,在加工完一侧螺纹后,另一侧螺纹的高质量加工一直是液压连接件生产单位的难点。目前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夹持螺纹,或采用与接头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夹套,然后夹持夹套进行加工,但现有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1、直接夹持螺纹容易夹伤已加工侧螺纹,出现夹痕,乱牙等现象。
2、采用与接头外螺纹相配的内螺纹夹套会夹伤已加工螺纹,长时间使用后螺纹夹套尺寸发生变化导致其不能夹紧螺纹,从而影响加工质量,而且在加工结束后需要用扳手将其用力拧开,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3、用三爪直接夹持薄壁管状接头时会导致管壁受压产生弹性变形,引起加工尺寸错误,或产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导致工件报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低,加工质量好的用于管接头加工的夹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管接头加工的夹套,包括带轴向圆形通孔的主体,主体的内壁与待加工管接头的形状相适配,主体的管壁上开设有贯穿管壁的第一开缝,第一开缝自主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使主体形成一不封闭的结构。本发明的主体内壁用于在夹持前实现与管接头进行对位,由于此时主体内壁直径相对管接头外径较宽松,然后再利用主体管壁上开设的第一开缝造成的管壁的可压缩性,通过外力使主体管壁向内收缩即可实现对管接头的牢固夹持,管接头加工完毕后,只需撤去外力,管壁回复原状,此时,即可便捷地取出管接头,而不需要使用扳手用力旋出管接头,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由于本发明本身具有可回复性,因此,再施加外力后不易变形,从而能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而且使用寿命更长;而且本发明的内壁与待加工管接头的形状相适配,而并不局限于螺纹状管接头,使得本发明的适用范围更广。
应当说,主体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可以是各种形状,其主要作用是为了方便施加外力时外力施加装置对主体的夹持,比如说其形状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等,考虑到主体外壁受力的均衡性以及夹持时的便利性,优选的,上述的主体的横截面的外轮廓线为不封闭的圆形。圆形不但在加工方面更加简单便利,而且各个位置受力、变形更加均匀,应力不容易集中,同时还能适应各种夹持装置的夹持。
由于第一开缝的目的主要是为主体提供一个可供压缩的空间,因此,第一开缝的形状也具有多种选择,只要能提供一个相适配的缝隙即可,比如说,第一开缝的两个侧面可以分别是相互配合的凹弧面和凸弧面,或者是向内凹的弯折面和向外凸的弯折面的配合等等,但优选的方案是:上述的第一开缝的两个侧面为平面。本优选方案的选择主要是从加工的便利性方面来考虑的,两个侧面均为平面,加工简单方便,加工成本低,适于大规模使用。
考虑到本发明的关键在于主体的可压缩性,因此,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上述的主体的内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自主体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的第一直槽。增加第一直槽后,在压缩过程中管壁更容易在此处发生弯曲,因而能减小主体在压缩过程中管壁对外力的阻力,使压缩更加容易,降低夹持过程所需能量。
优选的,上述的第一直槽为两个,并且两个第一直槽对称分布于第一开缝所在平面的两侧。从效果来说,两个第一直槽相比一个第一直槽具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已经完全可以满足需要,过多的第一直槽会增加加工的难度以及成本;而对称分布的第一直槽确保主体各个位置受力、变形均匀,有利于延长本发明的使用寿命。
很显然,主体在压缩过程中容易在第一直槽的位置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影响到本发明的使用寿命,因此,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上述的第一直槽的外侧开有与其相连通的第一弧形槽,第一弧形槽的宽度大于第一直槽的宽度。第一弧形槽的设计保证了本发明的变形均匀,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应力集中,确保了本发明具有较高的使用寿命。
为了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进一步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宁波)流体连接件有限公司,未经伊顿(宁波)流体连接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117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